大颠禅师点醒毁谤佛法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利供养,韩愈竟然上书《谏迎佛骨表》,如此不给皇帝面子,唐宪宗看了《谏迎佛骨表》,勃然大怒,下令把韩愈退出斩首,幸亏经宰相裴休极力为他求情,这才得以赦免一死,被贬为潮阳为刺史。

  在历史上韩愈尽管最终迷途知返,从谤佛转而认可,并研究佛法,但他的转变并不是因为这次险些被杀头的事件。真正让他转变的是当时一个叫大颠的和尚。

  韩愈在当时还有一个外号叫做「韩疯子」,自命不凡,认为儒教才是真正的文化,他自己呢就是儒教里真正了不起的人,是承继儒教的道统者。

  与韩愈同时代有一个高僧叫大颠禅师,道行很深,并且为大众所敬仰和推崇,韩愈听说之后,便带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当时,禅师入定坐禅,不好上前问话,变耐着性子在那里苦等许久。等的时间长了,这焦躁、狂妄的本性始终是压不住的,大颠禅师的侍者看出韩愈有些不耐烦,遂上前用引磬在禅师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说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韩愈在旁听了侍着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并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不久,韩愈再次拜访大颠禅师,彼此探讨佛法往返数次,尽管对佛法的认识有了些改变,但由于佛法的境界是没有实证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大颠禅师苦于无法彻底消除韩愈对佛教的鄙视之心。

  直到有一次,大颠禅师终于忍不住问道:「公自认自己的学问知识能比得上晋朝的佛图澄、姚秦的鸠摩罗什、梁朝的宝志公禅师等人吗?」

  韩愈虽然贡高我慢,但是与这几位历史上公认的有智慧、有才华的人相比,他就是再狂妄,也不敢说自己比他们更牛吧!他也只好跟大颠禅师实话实说:「我不如他们。」

  大颠禅师说:「既然自觉不如他们高明,对于他们的善行懿德,公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

  这大颠禅师的意思就是说啊,他们三位都是虔诚笃实信佛的祖师,你自认为聪明不如他们,却又说他们不对,这是什么道理啊?」韩文公这时才豁然大悟,知道自己不如人家,而自己为什么要毁谤人家的信仰,说人家不对呢?

  韩愈从此一改对佛教的态度,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深。等到皇帝改派他为袁州刺史时,他还特别去向大颠禅师告辞,并供养禅师二件衣服。

  韩愈如此谤佛有没有什么果报呢?

  韩愈尽管后来改变了对佛教的态度,自己也开始研究佛法,但并没有看到他信仰佛教的记载。章太炎先生的讲述,他曾在在饿鬼道跟他见过面,还跟他在一起谈过。只要「谏迎佛骨表」那一篇文章还在世间,他就离不了鬼身。为什么?还文章的影响力还在。据说,好在他晚年有忏悔之心,所以没有堕入地狱,而是堕在饿鬼道。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78)能持子 愿力成熟 富家证果

《百业经》:(78)能持子 愿力成熟 富家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平买平卖,神仙恭敬

平买平卖,神仙恭敬

  平买平卖,神仙恭敬(摘自《劝惩录》小常平仓)  劝惩录 张乖崖。知成都。梦紫府真君招之。语未久。忽报云。西门黄兼济至。乃幅巾道人也。真君接礼甚恭。明旦。遣人请至。宛如梦所见。询之。对曰。初无善...

观音与善财童子

观音与善财童子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善财童子  在观音寺里,常常可看到观音像旁边,有一童子,头梳抓髻,腰带兜肚,眉目秀发,这小童就是善财童子。是观音的左胁侍。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善...

《百业经》:俱宿命通断散乱行53

《百业经》:俱宿命通断散乱行53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变女还男

变女还男

  从前有一位名为阿那律的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由于其在僧团之中容貌非常端庄,有时会被误认为女人。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化,有一个举止轻薄的年轻人远远见到他后,误认为他是漂亮女子,便心生邪念,想要...

赞叹佛的殊胜功德

赞叹佛的殊胜功德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了八万座佛塔。国王不仅仅是建塔,每天还虔诚供养许多位法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