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悟法师:忏悔是入道不二法

忏悔是入道不二法

如悟法师/讲

整  理/平凡

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最初是师徒式的教育,师父学什么,徒弟跟着学什么;到了唐末建立丛林制度之后,整个佛教真正在中国生根发展,也因这个制度的建立,佛教网罗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就是今天我们所景仰的祖师大德们。现代的佛学院教育可说是古代丛林的沿袭,这一份用心是相同的,都是希望佛教代有龙象辈出。

丛林人才多不是没缘由的。记得我听老一辈的长老谈他们在大陆的丛林生活,除了要熟悉繁多的规矩及敲打唱念之外,对于解行并重的要求是不放松的,举凡听经闻法,有学有德者讲大座,学僧复讲小座,每天要按时礼佛拜忏,大德们之所以有成就不是没有原因的。

祖师们认为一个初学者一开始会被很多烦恼障、业障、罪障卡住,像现在很多人不肯拜忏、念佛,—昧地认为,能讲几句佛法就很了不起,有人推崇就贡高起来,结果境界一来,马上颠颠倒倒,被习气牵着定。事实上,“事”是须渐修,“理”要藉“事”修而悟。拜忏不是为别人,而是为忏除自己的业障,并由此祈请佛菩萨的加持;诸佛菩萨已成就,发大慈悲力来护持众生修行,这是圣典里所昭示的事实,透过实践也能体会到这份慈悲的加持力,但是现在初学者观浅心浮,不相信业障是可以忏悔的,以为懂点佛法皮毛就可以解决烦恼、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五欲尘劳中,境强习重,你看真的问题这么容易解决吗?永明大师教示后学,修行一定要仗佛菩萨的圣言,诚心忏悔修持,业障就能早日消除,就如同海上的帆船,没有马达,只要掌舵者技术好,藉着风力的助长,一样可以跑得飞快,凡夫的修行也应当是如此,道业自然较易成就。

点我:
标签: 佛学人生

相关文章

大病初愈之人应远离淫欲

大病初愈之人应远离淫欲

孟子说:“最好的养心方法莫过于少欲。少欲的人虽然也有短命的,但很少;多欲的人虽然也有长寿的,但也很少。”身体健康的时侯尚且要节制性欲,何况是大病初愈之人!十年前,...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很简单,做布施。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贫女很穷,讨口要饭,没有钱,她哪儿有钱!忽然间捡了一枚金钱,这枚钱是金子做的。她捡了金钱,她就想了,为什么我这么穷人...

佛陀惊人预言!末法时代这两部佛经会最先消亡

佛陀惊人预言!末法时代这两部佛经会最先消亡

【原文】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吗? 大安法师答:可不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这确实是一个普遍问题。菩萨戒对此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站在佛教立场,一个人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不用过于修饰。...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四 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四 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四、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贪嗔痴来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嗔痴三毒之因,发动身口意三...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答: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正知、正见。这个末法时期你不要去求什么这个善知识有没有神通,有没有感应,有没有知名度,有没有势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