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心】什么是恭敬心?如何培养恭敬心?

恭敬心

  恭敬心,指具有谦恭敬重的心态。恭敬心是体悟心性和一切物性最纯净、最快速和最简单的方法。当我们在修行路上继续前进时,整个过程就表现出奇妙的互相依存性:从自己来说,我们不断尝试生起恭敬心,所生起的恭敬心本身会产生心性的灵光一现,而这些灵光一现又会加强和加深我们对上师的恭敬心。最后,恭敬心从智慧产生;恭敬心和心性的经验变得不可分离,彼此互相启发。

如何培养恭敬心?

  一分恭敬就有一分福慧,十分的恭敬就会有十分的福慧。佛法没有别的玄妙,完全在恭敬中求。大家注意要记住,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恭敬心。

  培养恭敬心的关键是要发勇猛之决心,日日恭敬、人人恭敬、事事恭敬,不让恭敬心有一时一刻地间断。这个是目标,当然起初很难做到,要不断精进,不断努力,不断进取。要有“人一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的勇气,想变化自己的气质,想拓宽自己的器量,想宏大自己的事业,非百倍其功,无以至之。许多年轻人,有远大的理想,有勇于挑战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然而应当知道,成大器之人,首先要挑战的是自我,是自我内心的不正之气!要拿出克服千山万水的勇气,向自身发出挑战,克服心中的懒散、自私和不敬,归于正道,笃行仁义,拿出一正而天下平的担当!

  日日恭敬

  日日恭敬,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恭敬,不仅是与人交往时,独处时更要恭敬。慎独是自我完善的最好方式。一个人在自己独处时或别人无法了解的意念中能保持恭敬,不邪思妄想,意念就会纯净,不会沾染过多的阴恶尘障,心体明亮,福德自然宏大。现实中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平时多下功夫,修此忍力。

  人人恭敬

  人人恭敬,就是无论面对何人都应起恭敬心,不可心生不敬。人之常情是面对优秀成功人士心生敬意,面对一般人、甚至不善之人心生不敬甚至厌恶之心。此乃分别心。其实,我们理性分析一下,恭敬心,恭敬的是他们的本性本心。这些普通人,他们或有优点或有缺点,但是他们都有一颗良善的本性,恭敬他们,会引导他们升起羞愧之心,进而向好的一面看齐。即使面对不善之人,对于他们犯下的罪过,自然会有法律或者其他相应的报应惩罚。但是,他们也有善的一面,也有一颗本善之心,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他们,更应该多发慈悲之心,恭敬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一份由衷的正能量。

  事事恭敬

  事事恭敬,就是不论与我有关还是与我无关的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份恭敬心。与我利益相关,恭敬从事是当然。与我利益无关,我们更要恭敬从事。为什么呢?为人处世,心量得放开。制约心量的东西,本质上是这个“我执”。我们总是以“我”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当然智慧局限,视野不广。想想大千世界,我只是沧海之一粟,困在“我”这根绳子上,当然难有大作为。能尽量放下自我,恭敬他人,恭敬他人的工作和事业,那么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更广阔地、更自由地参与到这个社会的事务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广结善缘,为我们今后的事业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恭敬心”,关键在于自身的认识和勇气。(摘自网友,若有更好的答案,可提出反馈)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

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

〇 我们要以佛菩萨的智慧和禅的境界,懂得人的自私是一种罪恶。多少家庭的破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自私,夫妻都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造成伤害对...

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

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

    问:在学佛的居士身上,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居士们常讲自己的“护法”如何如何,这对居士自己和其他修学...

惹我们生气的人都是在助我们修忍辱

惹我们生气的人都是在助我们修忍辱

  1、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

杨曾文教授: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

杨曾文教授: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9)  杨曾文 1980 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

净空法师:念经、打坐、念佛是不是修行?

净空法师:念经、打坐、念佛是不是修行?

 所以佛门讲到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行为犯了过失,犯了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念经是不是修行?打坐是不是...

净空法师:替临终人助念,请问是否要诵《地藏经》

净空法师:替临终人助念,请问是否要诵《地藏经》

问:替临终人助念,请问是否要诵《地藏经》?答:不应该。人在临命终的一剎那是最关键的时刻,什么经都不要念,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此时愈简单,力量愈强大,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