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名词解释)

\

佛子(佛教解释)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a^),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从听闻佛口说法声(所以名为声闻)而生,从法──法性寂灭的证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所以名为佛子,是至高无上的尊号。一般由朝廷加封。最尊者称“佛子”,次者尊“国师”,再次最为“法王”。

释义

  (梵buddha-putra、tatha^gatasya putrah!,巴buddha-putta,藏san%s-rgyas-sras)

  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与法子、行者同。《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大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华经义疏》卷五释之云(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绍继佛种,始为真佛子。'

佛称众生

  佛称一切众生为佛子︰如《法华经》〈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在《法华经义疏》中,吉藏设立二义,说明佛子的义旨。此二义即︰(1)众生与佛子同源,众生本性清净,佛子亦然;(2)诸佛之护念众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称众生为佛子。《华严经大疏》

  《华严经大疏》说佛子有三种︰一切众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声闻、缘觉是庶子,唯菩萨是真子;此乃以世俗伦理之譬喻贬斥凡夫与二乘。

菩萨戒者

  受持大乘菩萨戒者也称为佛子,但一般不用于自称,属于敬辞,国师以上称佛子,国师以下称法王︰所以《梵网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等,常以'佛子'称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则根据《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诸佛子'与'佛子亦如是'等语,作为该宗分通大乘之佐证之一。

相关资料

  ◎附︰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第二章第四节(摘录)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a^),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从听闻佛口说法声(所以名为声闻)而生,从法──法性寂灭的证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所以名为佛子。经中或称之'佛之爱子'。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解说为(大正8.562b)︰'须菩提为随佛生。随何法生故名随佛生?诸天子!随如行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须菩提(Subhu^ti)是著名的圣者,被称为随如来生。如来是从如(tatha^)而来︰须菩提是随顺真如而行的,所以名为随如来(佛)生。阿罗汉,古代是称为'佛子'、'胜者之子',或'如来之子'的。在'佛子'中,有如来的长子,如《杂阿含经》说︰'汝(舍利弗)今如是为我长子,邻受灌顶而未灌顶,住于仪法,我所应转法轮,汝亦随转。'在佛经中,每以轮王(cakra-varti-ra^jan)的正法化世,比喻如来的出世法化世。轮王的长子,有继承轮王事业的义务,也就用来比喻舍利弗(S/a^riputra)的助佛扬化。由于舍利弗在佛涅盘以前就涅盘了,所以释尊的荼毗大典,结集经律,由摩诃迦叶(Maha^ka^s/yapa)出来领导,摩诃迦叶也就以轮王长子为喻,表示自己是如来长子了。

点我:

相关文章

致敬自己,你的每一份不被人看见的努力,在将来都

致敬自己,你的每一份不被人看见的努力,在将来都

转眼,2019年就剩下几天了,这一年,我们努力过,拼搏过;这一年,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辛苦了一整年,好好地谢谢自己。致敬自己,你的每一份不被人看见的努力,在将来...

父亲临终前讲述种种异像,印证佛经所言不虚

父亲临终前讲述种种异像,印证佛经所言不虚

我能成为一个念佛人,网络博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博客里,阅览到大量的关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思想上深受震撼,从而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走进了佛门,人...

万病的根源之一来自杀生

万病的根源之一来自杀生

万病的根源来自杀生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放眼望去,人类的物质享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人类的病痛与灾难却反而与日俱增,更加沉重。生活在文明社会的现...

助念往生净土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助念往生净土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引言:要告诉大家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亡者咽气以后,绝对不准许触摸碰动他的身体!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触动了亡者身体,再想送他走太难太难!几乎是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希...

梭巴仁波切:任何病人,包括爱滋病或癌症,都能用

梭巴仁波切:任何病人,包括爱滋病或癌症,都能用

大悲之轮──转经轮禅修法──梭巴仁波切开示我趋归依佛法众中尊,直至圆满证得菩提果,唯愿以此布施等功德,成就佛道以饶益众生。发心:我的人生目的,不仅在於为自己谋得安...

放下,不被境​转

放下,不被境​转

虚云老和尚云:修行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