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是什么,什么是五蕴?五蕴指的是哪五蕴?

五蕴(佛教解释)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色〕--色法--物质

  〔受〕--感受

  〔想〕--思想,心所法

  〔行〕--精神的活动

  〔识〕--心王

众生意义

  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

  (一)无情生命:有生理现象,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我执,称为无情生命。如植物、我们身体里的细胞等,都是无情生命。

  (二)有情生命:有生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并且执著我、爱他所执著的我,这种有情生命才有资格称为有情众生。

  佛陀说众生是由名、色组成的聚合,这个名色略分为五种类聚--五蕴。

  (1)名:我们的精神活动,不可见,但知道它的存在,唯有名字,故称之为名。此名既是我们的心,它又可分为心、意、识或八识。

  (2)色:生理的活动,它有色相可见,是属于物质的。在五蕴中的色主要是指我们的身体--身根。故名色是心法和色法,心和色组成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活动。

  容易误解的地方: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是指五蕴都无自性。其性是空,而相可见,不是断灭空。

五蕴中的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

  五蕴的真相是五行。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是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五蕴的观察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五蕴中的“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容易破灭;“受”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我们受的心念也是这样,比如:眼睛一念一念的感受,一下子就过去了;“想”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地上,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它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我们的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诸“行”如芭蕉,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没有种子的,没有寄托的。我们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代表的东西;诸“识”法如幻,“识”就是我们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我们被它迷失了,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我们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新生命诞生的禁忌

大安法师:新生命诞生的禁忌

新生命诞生的禁忌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佛入:不信佛的母亲死后在女儿开导助念下往生

佛入:不信佛的母亲死后在女儿开导助念下往生

母亲81岁,生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有天地鬼神、不信有天堂地狱;不信人有轮回、神识不灭,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生前对阿弥陀佛也不信,不过我让母亲念佛为了应付...

嘎玛仁波切:坚信来世一定会到来,无论经历顺利或

嘎玛仁波切:坚信来世一定会到来,无论经历顺利或

相信轮回,也会接受生生死死是一种循环。死亡不是一切的终点,而是另一次生命的起点。这不是一种假设,不是虚构的观念,而是确实的自然规律,不管相信或不相信,它就是生命存...

学诚法师:我想自杀 一了百了,世界上没有任何我

学诚法师:我想自杀 一了百了,世界上没有任何我

1.【网友提问】 法师好!我身边有个特别权势的人,和领导总是走的很近,最近刚升做我的领导,大家对此人评价是心胸狭隘。对我总是指挥来指挥去,我一律执行,但...

宣化上人:真正皈依处

宣化上人:真正皈依处

真正皈依处自性里本有的功德你明白了,那是真正皈依。◎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你自性里本有的功德你明白了,那是真正皈依。说是:“我皈依自己,自己就是这个身体。”可...

放下成见,顺恒​众生

放下成见,顺恒​众生

放下成见,你就能够恆顺众生,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才能看出美好的世界,你会法喜充满,一切善缘恶缘、逆境顺境,在裡面你都能够看到真善美慧,这才入佛门。我们应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