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财富过重超过福报,就会克到婚姻和身体

我们对天道的规律不懂,就会有许多痛苦,尤其是财富上。许多佛弟子都希望获取财富,然后来诵经祈福。如果世俗欲望过重,你学佛就会越来越痛苦。这可以说是个误区。所以,佛法一定是大富贵之人学的,大富贵的人,就是知足的人。

对于财富,我们有两个误区。第一,一般人都认为,我很有钱,为什么家庭不顺,求子求不到,身体不健康,甚至找人相亲,总找不到合适的。我们认为金钱是背后非常重要的后盾。人因为有这个观念,导致太多的痛苦。

要知道,天道的规律,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的福报就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家庭,第二,儿女,第三,事业,第四,身体健康,第五,要有修行的智慧。可我们片面的把金钱当成福报的唯一。其实福报除了金钱,还剩下四个。这个观念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标准的。

如果钱财过旺的人,却不知道,他很容易因为财富过旺,而克到其它四个方面。有的人钱很多,身体不好,就是身体被克到了。或者求子求不到,乃至孩子不听话,成为嬉皮二代,乃至离婚。这都是被财富克到。

 古人讲,一两黄金四两福。但你看现在人拼命地透支,通过各种手段来。只有五十万的福报,却偏偏要使用两百万。那你就容易被克到了。拼命透支后,就导致身体不好,寿命不长。

讲到婚姻,许多人经济太好,一直在选对象。这也是误区。经济好,只代表一个人事业好,不代表他家庭,儿女,身体,智慧都好。也就是说,不代表福报大。要记得啊。不要被你现在很能赚钱给迷惑了,你觉得你能赚钱就是福报大,不一定啊。还要看其它的四个方面。

有些人业力就是如此,财富很多,其它很少。而有些人是家庭儿女很多,但却没有钱。这就是业力。你要扭转这个业力,就要靠你的智慧。你把钱财布施出去,然后求菩萨力量,把他转化为儿女,或者身体的健康。

有些人经营卖鱼肉之类,很会赚钱,但钱里头也有业力因果,就导致他身体不好。所以,我们都被赚钱两个字给迷惑了。赚到了钱,你是无形福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你拼命花,自然无形福报就减少了。但现在普遍人都很难,有钱后很容易忘掉了惜福。包括修行人也一样,逃不离不了这个因果。

以前出家人讲,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想想看,信众供养的,能消费得起来吗?消费不起,就要惜福。

天道还有第二个规律,“天无绝人之路”。第一条规律,是老天爷不会让人样样都好,所以你最好布施一些财富。第二条规律,老天爷不会让你每一样都很差。差到无法生存。

所以你再看,农村里头的人,享受少,钱也少,但他身体就好。城市里,钱多,享受的多,但身体就不好。如果你去看,今天二十岁,再过二十年,四十岁时,你观察一下,自己剩下什么?不要什么都没有剩下,好事也没有做,父母也无孝顺,就剩下一个破身体,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许多人不明白,钱财是业力。大家都不明白,以为有钱好啊,你要有福报啊。而且哪怕有很多钱,你都不能浪费。可是人很难不浪费的。但祖师大德就做得到。祖师大德一辈子,佛子佛孙满堂,身体也好,庙也盖得好,智慧也好,后人都记得他们。这就是福报。道德经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也”。你死了,但人们记得你很久,感恩你,你就长寿。

对于财富,如果使用得不过关,就会很多痛苦。有钱也痛苦,没钱也痛苦。这就是不懂天道规律。有人就量福报取财,知道自己几两福报,不要被财富迷惑了。超过了你福报的,都很容易克到你的婚姻家庭。

有些人身体不好,生一场大病,破财后,身体就好了。可见他福报不足以承担这个财富。应该广行布施。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假如我们不幸得了癌症,就非常想要

呷绒多吉上师:假如我们不幸得了癌症,就非常想要

如何依止上师?假如我们对佛法有兴趣,对净土成就有信心,首先就要寻找一个依靠。要寻找依靠,就要在弘扬佛陀正法的上师大德里面,选一个来依止,因为佛陀现在已不在这个世上...

邪淫非常伤害姻缘

邪淫非常伤害姻缘

各人的命运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但也不是一定的。个人的行为是会影响婚姻和缘分的,两个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

973经是关于外道征询阿难为什么出家修行的话题。外道问佛:“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为什么要出家修道呢?阿难的回答回答得很实在:“为断贪欲、嗔恚、愚...

宽谦法师: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宽谦法师: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宽谦法师 佛法是佛陀教导我们认识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则,真理法则有它所现出来种种千变万化的现象。生活上的一点一滴都是现象,眼睛...

细解佛教中的施食

细解佛教中的施食

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

仁清法师:“有戒可犯是佛教,无戒可皈是外道”

仁清法师:“有戒可犯是佛教,无戒可皈是外道”

真正的律宗呢,是因为有些人致力于戒律的研究和受持,这一生专门持戒,以持戒为主要正行。那么在表相上看,他们的戒律威仪特别特别具足,特别特别的圆满具足,这样我们就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