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证严法师谈更须用之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因此不取不义之财,然而能善于理财者,却可以将世间财换成智慧法财,取之不竭,用之无尽。

《地藏经》有一句话说:“舍一得万报。”就是教导我们喜舍世间财物,自得福慧功德法财,亦即“播福因、得福果”。这都必须靠智慧的选择,有的人认为:“有钱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这就是世间人的自私心念,亦即是凡夫。

像一颗种子放在袋子中,不肯把握季节播种于土壤中,错过生长时机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实时培育,使这颗种子发挥其生长功能,等到气候成熟,自然有累累的果实。同样的道理,自己亲手布施,比留给子孙替我们布施的功德还大,儿孙自有儿孙福!

佛陀曾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如何处理世间财产、培育出世法财呢?世间财物,应该分成四份:

一、供养父母,以报宏恩——万善以孝为首,人必定要以孝为重,修学佛法也是以孝为宗,绝不能没有孝道。所以,财产要留给四分之一孝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温暖饱足,使他们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业。

二、培育子女——生养子女要有责任心,须为他们留一份教育基金,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因此,四分之一的财产是为子女留存养育金。

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财产是维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业基金,应开源节流,使其绵绵不息,方为生财之道。

四、社会福利——佛陀教育我们,延续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须造福人群。我们应该用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献于弘扬宗教正法,做社会福利善业,如此亦可进修自己的福德智慧。今生此世能够生在福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有一份造福人群的福业。佛陀希望我们的福报绵延不绝,所以鼓励人们以四分之一财产造福人群,布施众生结善缘。这就是舍世间财,修取永恒的法财。

愿与大众共勉,以佛陀的教育精神处理世间财产,修持福慧功德财。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引导诸众信人等归信佛陀并供养众僧。 在佛陀住世的年代,各种外道学说十分盛行,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派。无论在中印度的王舍...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你们认识到了简单生活世界里的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你们认识到了简单生活世界里的

美食,旅行,跑车,高档餐厅,上流社会,恬淡生活,多少人在朋友圈日复一日的炫耀着自己光彩夺目的样子,借此来倾诉自己的优越。但是他们的生活真的如此那般令人向往,恬淡美...

佛入:不信佛的母亲死后在女儿开导助念下往生

佛入:不信佛的母亲死后在女儿开导助念下往生

母亲81岁,生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有天地鬼神、不信有天堂地狱;不信人有轮回、神识不灭,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生前对阿弥陀佛也不信,不过我让母亲念佛为了应付...

送人明月,照亮自身

送人明月,照亮自身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

劝人戒邪淫有说不完的好处和福报

劝人戒邪淫有说不完的好处和福报

戒色的圈子里能聚集如此多的人,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经历着邪淫之苦,要不然谁闲着没事关注这些干嘛,有时间看看电视,玩玩游戏不是更好吗?如果要给劝人孝顺,劝人不杀生,...

沉迷手淫的人,生活和事业必定一败涂地

沉迷手淫的人,生活和事业必定一败涂地

一、沉迷邪淫我一事无成:本人沉迷手淫多年之久,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父母省吃兼用供我读书,却不知我沉迷于手淫,一眨眼就是十多年,身体哪受得了,早就被自己掏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