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证严法师谈更须用之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因此不取不义之财,然而能善于理财者,却可以将世间财换成智慧法财,取之不竭,用之无尽。

《地藏经》有一句话说:“舍一得万报。”就是教导我们喜舍世间财物,自得福慧功德法财,亦即“播福因、得福果”。这都必须靠智慧的选择,有的人认为:“有钱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这就是世间人的自私心念,亦即是凡夫。

像一颗种子放在袋子中,不肯把握季节播种于土壤中,错过生长时机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实时培育,使这颗种子发挥其生长功能,等到气候成熟,自然有累累的果实。同样的道理,自己亲手布施,比留给子孙替我们布施的功德还大,儿孙自有儿孙福!

佛陀曾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如何处理世间财产、培育出世法财呢?世间财物,应该分成四份:

一、供养父母,以报宏恩——万善以孝为首,人必定要以孝为重,修学佛法也是以孝为宗,绝不能没有孝道。所以,财产要留给四分之一孝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温暖饱足,使他们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业。

二、培育子女——生养子女要有责任心,须为他们留一份教育基金,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因此,四分之一的财产是为子女留存养育金。

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财产是维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业基金,应开源节流,使其绵绵不息,方为生财之道。

四、社会福利——佛陀教育我们,延续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须造福人群。我们应该用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献于弘扬宗教正法,做社会福利善业,如此亦可进修自己的福德智慧。今生此世能够生在福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有一份造福人群的福业。佛陀希望我们的福报绵延不绝,所以鼓励人们以四分之一财产造福人群,布施众生结善缘。这就是舍世间财,修取永恒的法财。

愿与大众共勉,以佛陀的教育精神处理世间财产,修持福慧功德财。

 

点我:

相关文章

何以安心?通过禅修来安心,心安了,万事皆平

何以安心?通过禅修来安心,心安了,万事皆平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每天都铺天盖地地为人们制造着“需求”,创造无穷尽的欲望,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亦急剧增加。孩提的哭闹,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自杀,成人的尔虞我诈…...

原来,我们彼此息息相关

原来,我们彼此息息相关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有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座小庙只有两个和尚。我化缘的时候,别人都对我恶语相加,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  今天我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

皈依后,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皈依后,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

海涛法师:供养一朵花的功德

海涛法师:供养一朵花的功德

  有一次,佛陀在罗阅祇城中经行着。这时候,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佛陀慢慢从城市绕到城外,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歌声,多么哀怨与悠扬,于是,佛陀坐在溪边静默着。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 治病救人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 治病救人

  金山活佛--活佛治病度人(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不计走到那里,除了显示他的随身法宝那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套替人治病的本领,可是,他并不挂医师牌子,也不标榜他会治病,只是有缘遇...

行善布施,谈谈工作中应有的心态

行善布施,谈谈工作中应有的心态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树立行善布施的心态,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同事,有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件工作如果没有荣誉,如果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