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空处天之中,一切现象都是无形无质,宛若虚空般的存在。在这四无色天的定境中,惟有存在 于心念与心念之间的相互依止,所以这四种定心亦名为“定处”,并以所忆念观照的境界为依止之处。...
曾经一段时间,佛陀在央瞿多罗国游行度化。央瞿多罗国是古印度小国,位于鸯伽国与末罗国之间,而《四分律》则称其位于摩揭陀国的北部。据《律藏.大品》记载,佛陀曾暂住于跋提(属鸯伽国),其后向央瞿多罗国方...
沙弥有三类:(一) 驱乌沙弥(尼);(二) 应法沙弥(尼);(三) 名字沙弥(尼)。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
神话传说中或者玄幻小说中,神通广大的人物称呼自己所用的称谓。...
我们今生能够听闻信受佛法,皆是久远劫前所种下的善根种子成熟的缘故。善根薄弱之人,即便有幸见闻到佛法,也不会生起信乐向往之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只有培植善根、广种福田,亲近三宝、福慧双修,将来才能...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傅,...
佛陀有他心通,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属于哪一类根机的众生,该用什么方法去教化他,在这点上是其他教育家所无法企及的。佛陀既是真理的体验者,也是真理的化身。佛陀说法时,不仅语言上特别殊胜,形象上也含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