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财富赚钱,首先要用慈悲心散财

对于财富,大部分人都希望拥有越多越好,大家都喜欢积累自己的财富,然后花钱享受生活。大家对于怎么赚钱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市场上冒出很多关于如何获得财富的书籍和课程,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从这些书籍和课程中受益。翻开这些书籍,你会接触到很多思想观念,似乎觉得说的都很对,但是你永远在找下一本书籍介绍如何创造财富。如果你的思想观念还没纠正过来,那么将会永远被这些书籍和课程忽悠。佛陀在几千年前已经告诉我们财富来源于布施。获得财富的根本在于布施,至于怎么推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开发客户,还是投资技巧,那是属于术的层面。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即使积累再多的知识,都是逃不过因果。我们要收获苹果的果实,就要播下苹果的种子,这是正因,阳光、水份、土壤只是助缘。财富的种子是财布施,财布施又分为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内财布施就是我们付出体力、劳力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外财布施就是用我们的财富物质去利益众生,不管是内财布施还是外财布施,发心利益众生才是关键。

大家都非常关心哪些项目赚钱,哪些投资盈利高,而对于如何用钱利益众生,很少人会想过。大家都希望积累足够的财富,然后花在吃喝玩乐,个人享受上。另外有些人为了求财,会去寺庙拜财神,祈求财神保佑他能够发财致富。我们的财神代表之一,范蠡,大家都很敬仰他,但是对于他如何发财背后的因果却一无所知。范蠡当年富可敌国,并且做到三聚三散。而范蠡经商成功的原因,有人会认为他有经商的头脑,而真正让他致富的根本原因是财布施。因为他将财散出去利益他人,所以广结了很多善缘,同时因为舍得为他人付出的这颗心,让他经商能够站在他人利益、大众利益的角度来思考,从而让他经商有很好的长远思维和全局思维。钱有四条腿,你追它,它跑得比你快,而只要你有福德,钱就往你身上聚,能够聚集到财富的人,必定是善于用财富利益众生的人。另外有些人观察到社会有些人非常吝啬,却很有钱,就怀疑“财布施得财富”这句话,其实他人的吝啬,并不代表他过去没有利益过众生,第二,有些人的阴德,你是看不见的,有时候,有些人表面吝啬,但是他愿意帮助受苦受难的人,第三,有钱并不代表他能留住财富。人拥有财富时,不惜福修福,那么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些财富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散出去,如得一场大病,遇到官非,被人骗取等。有些人认为钱是自己辛苦赚回来,其实是你有这个福报,你才能获得财富,否则即使你很卖命工作,也是过着贫穷的日子。而且富贵修道难,人财富丰足时,往往会过奢侈的生活,从而追求个人享受,这样服务他人的意识就会变弱了。到了一定的时候,身上的财富也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流失掉了,而且再想获得财富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因为福报小了。所以能获得财富是一回事,能否留得住财富是另外一回事。

要想获得财富,先要学会以慈悲心散财,慈悲心散财就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来使用财富。你用财富帮助很多人,为他人创造价值,那么他人也会给你带来利益价值,这样不久财富又会回到自己身上。付出永远保持利益他人的念头,能让我们的行为产生善的力量。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送出去是善的,对他人有益的,回到我们身上的当然也是有益的。可是有些人认为送出去给他人,自己就会少,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拥有一百万,布施五十万,身上的财富就会少了五十万。而事实上,你布施出去的,只要你放下了,会在你预想不到的时候,成倍回来。而且越是保持这颗慈悲心去运用财富,那么财富不会因为你送出去了而减少,它会在某个因缘成熟的时候,加倍回到你身边。

用财富来有智慧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穷苦的人、有难的人、广行善事,多积阴德。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心满则满 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 欲施而无财, 止有钱二文, 捐而与之, 主席者亲为忏悔;    从前有一户人家...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盘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

救蚁于水,延长寿命

救蚁于水,延长寿命

  (摘自《福报经》救蚁延龄)  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获得了六种神通,预见身边的小沙弥,七天后会死,就教他回家看望父母,到第八天再来,想要他死在家里。到第八天小沙弥竟然又来了。比丘就入定观察,原...

海涛法师:天主教徒可以皈依吗?进了道教以后还可

海涛法师:天主教徒可以皈依吗?进了道教以后还可

问:天主教徒可以皈依吗?进了道教以后还可以皈依吗?答:当然可以,你从道教成为佛教徒,这是一种信仰的提升,但是对于道教我们还是感恩,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读大学,你读博...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刘宋昙顺  昙顺。黄龙人,幼年出家,跟从鸠摩罗什大师学法。他讲解演说的种种经典,都能奥妙地穷尽色空二法皆不可着的甚深义理。  罗什大师赞歎说:「此子真是奇才根器啊!」后来入庐山,修习淨土,当时...

做人淡而久香,不争,不俗

做人淡而久香,不争,不俗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