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佛教故事: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众经撰杂譬喻》,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譬喻经典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四篇。佛法就是因果,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人蟒虽然毒杀七万多人,但因临终一念善心,得以重报轻受,说明心念极为重要。万法由心所生,修行不离因果,起心动念即“因”。人身难得,应当好好把握,跟随大善知识,广积福慧资粮,戒慎心念,自利利他,进趣菩提。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几个时辰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阴暗的乌云中竟落下血水,全国都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舍卫国的国王感觉惶惶不安,赶紧召集群臣、占卜师询问原因,与会中有一位占卜师起身说道:“古书上记载,如果有人蟒出生于世时,当地就会下起血雨。所以由此推断,今日新生的婴儿当中必定有人蟒!”

于是国王命令属下,将那一天出生的所有新生儿全都送往宫中检查,以免危害无辜百姓。果然其中有位婴孩,当他张口吐出唾液时立即化成火焰,而且是含有剧毒的火焰!大家都感到惊慌恐怖,于是尽快将人蟒送到隐密的森林中,以免伤及无辜。

从此以后,舍卫国当中,只要是犯下重罪的死刑犯人,就被送到人蟒所住的林中处决。瞋心深重的人蟒,一见到有生命的任何众生,就会吐出毒气毒死对方。多年来,被人蟒毒害的罪犯有七万两千多人。这期间,人蟒也曾为国家除掉凶暴的狮子。但毒杀了七万二千人的杀业,使得国王联想到:“人蟒的罪业深重,必定免不了受地狱之报吧!”

当人蟒命终之后,舍卫国的摩竭王特地前往佛陀的精舍请法:“敬爱的世尊,瞋心深重的人蟒已经命终了!造作极恶罪业的人蟒,它的神识将堕于何处?”

面对国王的疑惑,世尊不急不徐地回答:“人蟒由于临终一念慈心,今日将生到天上。”

原来,世尊观察到人蟒的寿命将尽,同时人蟒得度的因缘也已成熟。于是,世尊请舍利弗前往救度。即将命终的人蟒一看到舍利弗,依然瞋心忿起,拼命释放毒气;良久,却发现无法伤及舍利弗,愈加气愤。此时舍利弗尊者便入慈心三眛,全身大放光明,以神力与慈愍心,降伏了人蟒心中的瞋火。人蟒看着尊者,心中忽然生起了慈悲,就因为人蟒临终这一念善念而往生善道。

摩竭王听了世尊的开示后,不禁心生疑惑:“世尊,您常说因果是人间的真理,人蟒毒杀七万二千人的重罪,难道无须偿还吗?”

世尊回答:“摩竭王,因果是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无庸置疑!人蟒在天福享尽后,最后将至人间修行学佛。由于他的精进不懈而证辟支佛果,当他在树下入定之时,身体犹如紫磨金般充满光耀。此时,有七万二千名大军路过,看到辟支佛所放的金光,误认为是一座金子打造的人像,上前用刀斧奋力砍斫。待大军们各自分取后,才发现所割取的,原来是人肉,并非金矿。于是,将之丢弃一旁,扬长而去,辟支佛也因此而般涅槃。人蟒今世所造的罪业,他日必将偿还。摩竭王!人蟒虽犯了极重之罪,但因为遇到善知识,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由此可知,在修行的路上,能有善知识的指引是极为重要的。千万要切记呀!”

摩竭王听完世尊的开示,心开意解,知道因果报应是历历不爽的。也更为清楚修行的重要,庆幸自己今生能亲近大善知识,能听闻无上甚深微妙法。摩竭王由衷的生出感恩之心,非常恭敬地顶礼世尊,满怀法喜的踏上归途。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七知经--支谦

佛说七知经--支谦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

寺院之始

寺院之始

  佛陀最初离开王宫入山修道的时候,经过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与频婆娑罗王有约,成道以后当先来度化。  这一天,佛陀果然依约带着三迦叶来到王舍城的灵鹫山顶,人民闻讯,早已备办香花夹道欢迎,大家对三迦叶...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久远之前当善行如来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法相大商主。后当法相欲以珍宝修建佛塔时,历来对佛法心怀歹意之婆罗门就开始阻挠他完成心中设想。国王则派东投英雄前去谴责婆罗门,待佛塔竣工后,法相作为...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摘自《感应篇注》碎碑刻碑)  孙思邈。以龙宫方。历试皆验。编入千金方中。刻碑传世。有人多印方本。因击碎其碑。欲以市利。被雷震死。又一人从而再刻之。梦思邈语曰。汝命无子。因刻...

世间的极乐

世间的极乐

  在印度的凉季里,天气冷热适中,干燥清爽,十分宜人。有一天清晨,一对新婚夫妇乘坐着马车,兴致勃毂地来到舍卫城的郊外踏青旅游。  他们一路欣赏风景,不觉得来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小河边。此时阳光明媚,清...

佛教常识--星云法师

佛教常识--星云法师

  第一课 丛林寺院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中,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