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佛陀如何究竟把最好的爱送给自己的孩子

佛教故事:请看佛陀如何究竟把最好的爱送给自己的孩子

2018-03-22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佛教故事:请看佛陀如何究竟把最好的爱送给自己的孩子



  小罗罗的父亲是悉达多王子,他的妈妈是耶输陀罗。他是释迦族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皇孙。

在小罗罗出生的第七个晚上,悉达多王子骑上一匹白骏马离开了皇宫,出家修行。那天晚上,所有皇宫的人员、侍卫沉睡不醒,没有人注意到悉达多王子的这个举动。小罗罗自然也不例外,安睡在妈妈的怀中。有很多思想家和佛学家喜悦地称,那一天为人类共同福报的显现。因为那一天,悉达多王子离家的举动是那么的顺利,没有遇到一点的障碍。尽管事前,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了防止悉达多可能的出家,而设置了很多的防卫设施和防卫人员,但是,在那一天晚上,这一切全部都安静着。

悉达多王子出家修行,六年中克服了种种障碍,最后在菩提树下圆满成佛,号释迦牟尼。

自父亲离走后,小罗罗就独自和母亲一同生活在皇宫中。直到那一年,他七岁,他证悟的父亲---释迦牟尼佛带着弟子们回来了!母亲激动地为小罗罗装扮,并安排他去拜见他的父亲---伟大的佛陀!小罗罗的记忆中,还没有父亲的面容。佛陀那些神通广大的弟子们,为了测试一下小罗罗的能力,等他踏进房间时,都变成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摸一样的外表。可是,小罗罗对他们连看也不看,凭着自己的直觉,径直地走到释迦牟尼佛的面前,行礼磕头,并叫了声:“父亲!”这时,弟子们就都还回了原样。

小罗罗的这个表现实在让人惊叹!佛陀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但是,佛陀并不觉得年少的罗罗成为一国之君,会是一个好的结果。于是,他说服了小罗罗的妈妈,他的前妻耶输陀罗,让小罗罗跟随他修解脱之道。佛陀让他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为小罗罗剃度,并让小罗罗拜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亲戒师,由舍利弗为小罗罗宣说沙弥十戒。

于是,佛陀的儿子罗罗,便成为了佛教史上第一个剃度出家的儿童。从此,佛陀建立了沙弥制度。

由于罗罗还很小,僧团严格的制度和清净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即适应的。但是,他默默地努力着。他深深地明白,佛陀是天下所有众生的父亲。佛陀对小罗罗的教育也非常的严格。最早的经典《罗云经》就是佛陀专门为小罗罗开示的,主要是用洗脚的木桶来做比喻,为罗罗讲解诚实的重要性。

那时的僧侣,是赤足托钵乞讨而食的。早期僧团中的成员,很多都是释迦族的皇室和贵族。他们放弃了优越的世间生活,严格遵循佛陀的教诲,托钵乞讨而食。小罗罗在僧团中是最小的,长途的徒步对他来说,并不轻松,并且因为年幼的缘故,还常常遭到欺负。

一次,小罗罗跟随僧团去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仍在了他的钵里,还用木棒打了他的头。委屈可想而知!这时,舍利弗对他说:“佛陀告诫我们,在荣誉的时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举;在受辱的时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罗罗,这个世间没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忍辱。”

小罗罗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

佛陀事后知道了这件事,夸奖了罗罗。

在罗罗二十岁的那年,佛陀观见罗罗的慧根成熟,为他开示了《小罗罗经》。那年,罗罗尊者证得圣果。

同世间所有的父母一样,佛陀爱着自己的儿子罗罗。但他并没有将世间的财富留给他,而是将出世间的宝藏交给了罗罗。尊者罗罗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罗汉。

佛陀既为父亲,又为老师。罗罗既为孩子,又是弟子。

这种亲密的“父子之情”,确实超越凡俗,令人赞叹!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

地藏菩萨法门显修仪轨--未知

地藏菩萨法门显修仪轨--未知

  地藏菩萨法门显修仪轨   一、献供   香、花、灯、茶、果等,还可以加供其他洁净喜爱之物(包括食物)。   二、四无量心观(合掌净观)   1、地藏菩萨在前上方虚空中,由无数分身地藏环绕。其两侧为...

杀生恶报:封巢得报的朱照(63-68)

杀生恶报:封巢得报的朱照(63-68)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四章 残害】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63. 封巢得报的朱照  宋朝...

佛说太子沐魄经--竺法护

佛说太子沐魄经--竺法护

佛说太子沐魄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昔者有王名婆罗奈。王有一太子字名沐魄。生有无穷之明。端正妙洁无有双比。父母奇之供养瞻视。须其长大当为立字。然太子结...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众们的饮食都是到信众家中去托钵乞食,僧团中是不起火煮食的,这是当时印度僧团的规则。  有一天,佛陀带着...

佛光学--星云法师

佛光学--星云法师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世界遍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