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佛家禅语、佛教经典禅语大全

禅语(佛教解释)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禅语解释

  禅语指禅话。

  “蝉”,音即“禅”,意即“知了”,知行明止,了却烦恼。

  “蝉”是一种认识,自度法师语:“知来去即明幸福快乐,了舍得方成究竟永恒”。

  “蝉”是一种境界,唐虞世南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佛教经典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经典六: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经典禅语

  经典一、平常心是道。

  经典二、众生皆平等。

  经典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典四、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经典五、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经典六、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经典七、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经典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经典九、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经典十、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经典十一、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经典十二、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经典十三、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经典十四、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经典十五、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佛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

印光大师:佛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1]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

“见性”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见性”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见性后的人也是人,未见性之人也是人,同样是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在精神的领域与物质的感触,是截然的两回事,假使要问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毕竟见性之人,已超越俗...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1、福报背后的因缘福报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获得呢?世上的事物都由因缘造就,福报也不例外,那么首先了解一下因缘的道理。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很...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

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功能 香港佛教联合会 觉真 据说,西方人研究了佛教以后,发出一声惊叹,说:“基督教是穷人的救星,佛教才是富人的救星”。此言...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学愚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

邪淫30年不堪回首,励志戒色后事业,感情,都变

邪淫30年不堪回首,励志戒色后事业,感情,都变

这是一次迟到的忏悔,也是对我人生的反思。邪淫害我青春,损我前程,连累父母,我悔恨不已……回想30年的人生经历,一路坎坷、波折。如今,身体羸弱、工作艰辛、收入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