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慧净法师

《往生论》(八、七三页)言: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论注》(七四页)释此言:“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闇也。”

“智相”者,佛之光明,佛光明是佛智慧之相。佛智是体,佛光是相,破闇是用(无碍故)。

如来光明智相,“智”是指阿弥陀佛的佛智,是就体本身来讲;“相”是指阿弥陀佛的光明,因为有体必有相,有相也 必定有用。阿弥陀佛光明功能作用是无碍的,因为无碍,所以能破我们的无明,能够断我们的生死轮回,能救我们离娑婆到极乐,能让我们快速成佛,这些都是佛智 光明的作用。

佛智者,弥陀之五智,如《大经》(一○六页)言:

“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弥陀这五种智慧总的来讲就是第一句--佛智,“佛智”涵盖下面四种智,而四种智当中又以“不思议智”为体,“不可称智”是就阿弥陀佛的自利来讲,“大乘广智”是就阿弥陀佛广度众生来讲,“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是就阿弥陀佛威神光明不可思议来讲的。

又,《小经》言:“光寿无量,故名弥陀。”此唯举光,寿体光用,举 用摄体故。

也就是说,《阿弥陀经》对阿弥陀佛这句佛名的解释是以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来解释,所谓:“彼佛何故 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但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 注》里只有举出光明,没有举出寿命,为什么?是因为寿体光用--寿命是弥陀之体,光明是弥陀之用,这是就寿跟体来论体用,所以寿体光用,在这里只要举出光 明之用就自然涵盖寿命之体。

智慧--实相身,法性法身,真实功德相,弥陀自利之德,弥陀成佛因果,无碍光自体。

光明--为物身,方便法身,不虚作住持,弥陀利他之德,众生往生因果,无碍光照用。

这些名相与教理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里都有,刚好这里智慧的体、光明的用就是涵盖以下这些教理。

“智慧”是属于二种佛身当中的“实相身”,也就是“法性法身”,同时也是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相”,不是人天凡夫的虚假功德相。阿弥陀佛由于成为正觉而有巍巍殊妙的威神智慧光明,因此智慧是属于弥陀的自利,弥陀成佛的因果,也就是无碍光明的自体。

“光明”是智慧的外相,是“为物身”,就是救度十方众生的光明名号,在二种法身当中就属于“方便法身”,也就是 昙鸾大师所讲的“不虚作住持功德”,意思是永远能够以遍照光明摄持念佛众生直到成佛,不虚假,不空过,这叫做不虚作住持。所以光明是弥陀利他之德,有了这 光明我们就能往生成佛,所以光明是无碍光之照用。

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为什么我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以来,却从没有 看过阿弥陀佛的光明?日本的源信大师有一段法语形容的很好:“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我亦在彼,摄取之中,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 倦,常照我身。”就是说我们这种没有出离之缘极重浊恶众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同时在今生今世也蒙受弥陀无碍光明的照摄,所以说“我 亦在彼,摄取之中”。只是烦恼障眼,所以不能见,虽不能见,但“大悲无倦,常照我身。”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会倦怠、不会厌舍我们,还是不断地照摄念佛之 人。

在十二光德当中,刚刚提到无量光就是贯通过去、现在、末来;另有不断光,不断光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分分秒秒永恒不断的照射着念佛之人,只是我们还是贪瞋痴凡夫见不到。

要见佛也是要有某种因缘,有那种因缘?有两种因缘:一种就是佛力加持;另一种就是临命终时就能看到佛身佛光。佛 力的加持就如同《观无量寿经》第七观所讲的,当释迦牟尼佛要为韦提希夫人讲说除苦恼方法的时候,当下阿弥陀佛就现身在空中。因为《观无量寿经》主要是应韦 提希夫人所请,要求释迦牟尼佛为她讲除苦恼的方法。当释迦牟尼佛要为她开示出苦恼的方法时,阿弥陀佛就显现在空中,经文描述说:“弥陀伫立空中,光明炽 盛,不可具见。”阿弥陀佛虽遥遥出现在空中,但祂的光明炽盛,我们凡夫肉眼没办法面对,没办法清楚的瞻仰。简而言之,韦提希夫人之所以得见弥陀,这是由于 有释迦牟尼佛佛力加持的缘故。就我们来讲,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那时就会看到。总之,光明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光明,当我们信受弥 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时,时刻就蒙受弥陀无量光、无碍光、不断光的照射。

——摘自二○○九.十二.廿“第十八愿善导释”(六)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天天听经念佛,癌症痛苦减少了

净空法师:天天听经念佛,癌症痛苦减少了

我们最近看到齐老菩萨带来的一片光碟,今天讲算是去年了,去年十月的事情。有一位杨居士,杨红梅,五十岁,没学佛。四年前,也就是她四十六、七岁的时候,四十六得了癌症,肺...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今天这篇文章,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改编,主人公是戒贤论师,也是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之导师。戒贤论师德高望重,也富有传奇性。玄奘法师跟随论师精研佛法,最终获得...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宽容别人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宽容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对待人与物的方式,独特的做事能力等,这其中有其先天的因素,出生时所带来的习气等,是前世的积累,也有今世的影响,如个人的生长环境、经...

灵山居士: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另类加行

灵山居士: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另类加行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另类加行 灵山居士/文如你所知,传承自那烂陀寺的藏传佛教非常殊胜,这个伟大传承可追溯到龙树无著两位菩萨,追溯到莲花生大士,阿难,追溯到佛...

放下,不被境​转

放下,不被境​转

虚云老和尚云:修行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

放逸五欲到底有多可怕,有智慧的人防备五欲如同防

放逸五欲到底有多可怕,有智慧的人防备五欲如同防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