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开法师:推行现世即得安乐的人乘佛教

推行现世即得安乐的人乘佛教
 
当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曾有一位名叫郁阇迦的青年,来参拜佛陀,稽首顶礼,合掌问讯,退坐旁边,很恭敬的请问道:「慈悲伟大的ˉ世尊啊!世界上广大信佛的群众,在家的俗人,当行那些事情,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安乐呢?今听您老的开示吧!」
 
接者是佛陀和祥的语音,充满了对世人生活方面的关怀,他说道:「虔诚的善男子啊!你这个问题,问得正是时候,凡是信仰佛教的在家大众及一切世人,有四法可以得到现实的安稳和快乐,那四法呢?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护具足。第三、善知识具足。第四、正命具足。」
 
佛陀继续解释说:「何谓方便具足呢?善男子!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潮流里,要将千万种乃至非算术所能计算的,工业及工艺与艺术,凡人类之所需,发明精巧,发展到至善至美,而微妙不可思议的地步;自营或共营百千万类的实业和企业,发展农业技术,增加生产,励行商业道德;或做国王,治理政事;或为学者,从事研究改良,创造发明;在社会上的每一个在家人,不可心存依赖、消极、贪逸、怠惰、迷信,要勤劳精进本身修学或实行的一切正当善业,此乃方便具足。
 
其次,何谓守护具足呢?善男子!凡是因经营一切正方便所应得的合法利益,金钱财物或米谷等,除正当必需的支用以外,当妥为收存,安全守护,不可使盗贼坏人觊觎劫夺或偷窃,不致被水火及诸灾难所损害,不致使恶人欺骗诈取,也不可自己随便浪费,此乃守护具足。
 
再其次,何谓善知识具足呢?善男子!不交懒惰、嫖赌、酗酒、奢侈、放逸、虚妄、凶险、邪恶及不务正业的朋友;要亲近孝顺、忠义、友爱、善良、宽厚、知耻、礼让、廉洁、勤劳、仁慈、正气、律己、精进及有正业的人,因此而得贤善之士,指导鼓励和慰勉;未生的忧苦,能使其不生,已生的忧苦,能使其消除,能令生一切的喜乐,不失已得的喜乐;能指导迷蒙,令生觉悟,增长万善,此乃善知识具足。
 
又何谓正命具足呢?善男子!凡世人所有金钱,财物及产业,都是维持自己及一家男女老幼衣食住行乐育之所需,皆应清净身口意,远离各种邪业,而由正业收入,以养活其生命,不做亏心妄取之事,不大秤小斗,应平斗直尺,不以诈骗之术,愚人取利,不以种种邪命迷信生活,自然衣食无缺,生活安定,灾祸远离,家门清吉,大小平安,身体健壮,精神愉快,寝食安宁。如有剩余,次当利人,推己及人,广行布施,不把金钱财产,全遗子孙,不使子孙养成依赖遗产,侥幸苟安而不求上进的习性;应将正命生活及利济世人之美德,流传子孙,可免世上诸多妒难。而前世广行布施的人,今世必然生活丰足,富贵无缺,亦绝无邪命生活之事,此乃正命具足。
 
善男子!世界人类及在家信佛大众,能够四法具足,可以避免自苦他苦及世间万苦,如此即能获得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无比的安乐。」
 
 郁阇迦听了佛陀这些开示,欢喜微笑,称赞不已,并发愿将依教奉行,还要努力宣扬佛陀教导世人现世即得安乐的福身,因此,郁阇迦也是一个人乘佛教的推行者。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L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L 11

1159经:本经为佛陀对居士说布施功德。 谈到布施的功德,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达摩祖师与梁武帝之间的一番对话。按照流行的说法,达摩与梁武帝之间的对话大致如下: 梁...

死亡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帮助,只有念佛有帮助

死亡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帮助,只有念佛有帮助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我们学佛就要了解无常,深刻地思考无常。什么叫老实念佛的人?对无常有深刻观念的人,才会真正老实地念佛。有无常观,无常观深的人,才...

金易明教授: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金易明教授: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金易明 世人一般以为,佛教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贡献,在于佛教拥有不杀生的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别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出家僧,自南朝萧梁时代开...

传喜法师:广行布施绕财富

传喜法师:广行布施绕财富

广行布施饶财富 传喜法师正月初五法会开示(10.2.18) 布施波罗密    大家新年好!我们现在还属于春节期间,特别今天,是什么日子?我...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并能正思惟,则能渡过生死流。 在本经中,同样是位名叫旃檀的天子向佛请教:“谁度于诸流,昼夜勤不懈?不攀无住处,云何不没溺...

不净观

不净观

不净观——看破 放下 清凉 自在不净观,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