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与悭贪

  在舍卫城里,有一个长者名叫最胜,他的财宝堆积如山,数也数不清,可是他的悭贪却是无人能比。他的房子做了七道门,守护严密,并且嘱咐守门人,不准乞丐进入他的家中,又在墙壁四面涂满了石灰,以防止老鼠穿墙,庭院也覆盖了铁网,避免飞鸟进入。家中甚至不许畜养牲畜,以免浪费米粮。

  有一天,佛陀派遣多闻第一的阿难去教化最胜长者,阿难虽然广说布施的功德,可是最胜长者的心却如同钢铁般坚固不可降伏。第二天,佛陀又派遣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去度化他,可是依然无功而返。于是佛陀又派了迦叶、目连、舍利弗,也都无法除去他那悭贪的心。于是舍利弗请求佛陀,希望能以佛陀的威德,令最胜长者去除悭贪,开发智慧。

  这时,佛陀来到最胜长者家中,长者见到佛陀,向佛陀顶礼,坐在一旁。佛陀告诉长者,布施有五大功德,长者疑感地问:「为什么布施能获得五大功德呢?」

  佛陀说:「第一施就是不杀生。如果有众生持不杀戒,就能以慈心对待一切众生,必然不会有所恐惧。」

  长者心想:「杀生的人都是由于贫贱,我现在家里财宝丰富,何必去杀生呢!」

  「第二施就是不偷盗。如果有众生持不偷盗戒,就能以慈心对待一切众生,必然不会有所恐惧。」

  长者心想:「窃盗别人的财物,都是由于贫贱,我现在家里仓库堆满金银珠宝,又何必去偷盗呢!」

  「第三施就是不邪淫。如果有众生能持不邪淫戒,就能以慈心对待一切众生,必然不会有所恐惧。」

  长者心想:「没有妻子的人才会去犯邪淫,我的妻妾、婇女数以万计,怎么可能再去侵犯他人妻子。」

  「第四施就是不妄语。」

  长者心想:「一个人所以会妄语,是由于贫穷无法生存,因此以说谎诈骗来谋生。我现在财富无量,居住在一亿里,何必要打妄语呢!」

  「第五施是不饮酒。」

  长者心想:「饮酒有三十六种过失,亡国破家都是由于饮酒。佛陀所说的这些都是善言,我应当要受持。」

  于是最胜长者向佛陀说:「佛陀!我愿皈依,受持佛戒。」

  这时长者心里又想:「如果弟子承受老师的教诫,不问多少,都应当要报恩,供养财宝。」于是长者就到仓库里,想要挑选一条最差的白氎献给佛陀,可是无论如何都挑不出最差的白氎,反而一条比一条精致。就这样反复数十遍,仍然无法挑出一条满意的,于是心里非常懊恼,那颗悭贪的心更得不到开解,就如同阿须伦与忉利天斗争一般。

  佛陀知道此刻最胜长者的施心正与悭心交战,就说:「布施与悭贪共集,这不是智者的行为,该是布施的时候了,赶快布施吧!何必再迟疑呢?」最胜长者听到佛陀所说偈语,心里非常惭愧,即刻拿出白氎供养佛陀。这时佛陀再次为他开示妙法,讲论妙行,长者听了之后,心开意解,证得法眼净,对佛法不再畏惧,于是皈依三宝,成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总持第一

下一篇: 衣服供养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会生出黄金的双手

海涛法师:会生出黄金的双手

  舍卫城中有一家缙绅望族,某一年他们家产下一个婴儿,长得非常可爱,特别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着一枚金币。  他的父母看了,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兴的把那两枚金币拿起来,没想到他们一拿走金币...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4、海尘劝请众生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4、海尘劝请众生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观世音菩萨的头冠间,有一尊立着的化佛像,而大势至菩萨头上的肉髻顶上,顶着一个宝瓶。  盛诸光明,这盛字念作陈,装也,她的瓶子里面,装着光明。  装光明有什么用...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9、大布施取宝利众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9、大布施取宝利众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因愿力具辩才

因愿力具辩才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