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

印光大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

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

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遍应万事,涵养自心乎。

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说工夫,妙无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须有成范,方易得益。五经,四书,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见各书,不以类聚,颇难取法。而未多读书者,更无因奉为典型也。

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

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曰,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其发挥可谓透彻之极。

然见仁见智,各随其人之性质。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此书注解甚多,唯清元和惠栋之笺注,最为精深宏畅,惜非博学之士不能阅。次则汇编,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妇孺,犹难领会。唯直讲一书,为能普益。然文虽浅显,词甚优美。浅而不俗,最易感人。

香涛居士,出资千圆,排印广布。亦有同志,各相辅助,愿令此书,周遍寰宇。庶几人修十善,家敦孝弟。知祸福之唯人自召,善恶之各有报应,则谁肯为恶而召祸乎。

此风一行,善以善报,则礼让兴行,干戈永息,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愿有财力智力者,或广印以流布,或说法以讲演。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纯真,已失本性者,速复厥初。其为功德,何能名焉。(《感应篇直讲》)

 

点我:

相关文章

好的婚姻,事业、生活,跟你积累的福分有很大关系

好的婚姻,事业、生活,跟你积累的福分有很大关系

所以这个相识很重要,要在生活当中去观察。有一个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交了一个女朋友,有一次要过马路,他就停在那里,结果这个女士说:“走啊!走啊!”他说:“红灯...

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

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四)[随缘杂善恐难生],「随缘」这两个字用的很好,通常我们用这两个字会误解。某某人我们去木栅弘愿念佛会念...

净空法师:人生在世所追求的是什么

净空法师:人生在世所追求的是什么

要知道古往今来,中国外国,把万缘放下一心来学佛,这个人不是傻也不是呆,聪明到极处!不是绝顶聪明,怎么肯把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跟著佛菩萨、跟著善知识去学...

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再美的花园,都有不洁净的东西;再幸福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事情。世界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以清净心看世界,红尘的喧嚣就无法动摇你的心;用欢喜心...

【闻思修】什么是闻思修?闻思修的重要性

【闻思修】什么是闻思修?闻思修的重要性

闻思修是什么意思?闻思修三慧介绍  闻思修,又作三慧,即「闻慧、思慧、修慧」,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佛法修行的常规流程。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

人一生气就释放大量毒素

人一生气就释放大量毒素

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应该生气,因为人啊,一生气发火,遍体的毒素就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是难受的,细胞受不了,有些人生气过后,还会出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