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挡不住孝顺供养父

阿底峡尊者曾说过:“对远来之客、久病之人,以及年迈的双亲,能行慈爱之事与理解空性有同等功德。”

远来的客人,不是指坐飞机从远方来的客人,而是指有人千里迢迢前来,在非常疲倦、得不到食物、得不到帮助的情形下,我们应该予以协助。即在有人得不到饮食、衣物时要伸出援手,比如关爱从偏远乡下到城市生活的人(如农民工)等。

一个人刚生病时会有很多人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被忽略。真正用心照料长期卧病在床的父母或亲人,其实少之又少。所以,阿底峡尊者说照顾年迈的父母,是最能代表大慈的象征。

有些老居士讲:“不要把我们送到老人院,就很满意了。”其实他们去老人院的机会也不大,目前属于中年的这一辈儿女不一定会送父母去老人院过孤独的生活。但是,对于年轻的一代,我们就必须要求自己做表率了。因为自己现在对长辈的所作所为,将会变成子孙们的榜样。如果自己现在做得不好,将来孩子也会学着自己的作为而对待自己,到时候就不能埋怨孩子不孝顺,因为他看到你就是如此对待长辈,没有一个好的表率让他学习,怎么能怪他们呢?我们要孝顺长辈,把父母照顾好。你好好孝敬长辈,就是儿女的榜样,儿女也会跟着你学,也会做得好,而这样的传统就是我们慈悲的来源了。

佛陀说:“海水可斗量,父母恩重无法斗量。”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哪怕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这是真实的话,并不是比喻。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根本挡不住福德。一个人说话不抵触顶撞父母,和父母说话柔声软语快快乐乐,供养父母,照顾父母的生活,无论是谁都会非常尊敬你,不敢障碍你,都愿意信任你、帮助你,你身边的贵人也就多了,做事也就会顺利很多。 (如果说我们夸自己是有慈悲心的,也在标榜自己的慈悲,那么检验的首要标准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否孝顺。如果这点都做不到,说去慈悲一切如母友情众生,那也只是一句玩笑而已。)

 

点我:

相关文章

打坐必知常识

打坐必知常识

初学静坐好比嚼铁馒头一样,是感不到趣味的,只有耐心去坐,耐之又耐,忍之又忍,不管功效的迟速,渐渐地功夫熟练以后,自然会感到其味无穷。学静坐是要下决心的,守牢一个恒...

过年啦:家里有剩饭、剩菜的人有福了,在春节期间

过年啦:家里有剩饭、剩菜的人有福了,在春节期间

我们学佛的都知道,在六道轮回中,饿鬼道的众生的果报是最惨重的。他们没有衣服遮体,没有地方居住,有些饿鬼甚至几百年都不能饮水食物,到嘴边的食物也会化成火焰变灰烬,身...

如瑞法师: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如瑞法师: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如瑞法师 我们每天都在修行,希望自己能够找到“道”,能够证“道”,这全在日常功夫的用心。我们常常说要持戒,持戒就是要把自己的...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是元和县的官学生。父亲信奉佛,与师林寺的某僧人关系好。父亲病了,僧人频频来问疾,开示念佛法门。吴在旁边听了,恍然有省悟,于是用心在净业上。为人沉默,虽然念佛没有间断,别...

无量功德从信心随喜和感恩来

无量功德从信心随喜和感恩来

学佛要像种树一样,要有根。学佛要有根基,有了好的根基,慢慢学才能长出好的果实,才能长出好的枝节和树叶。如果只知道追求名利,就像建造一座金字塔,路越走越窄,总有到达...

蕅益大师:偶然一念光十余丈

蕅益大师:偶然一念光十余丈

  桐城有两个人,结伴到外地去。有一人死了,他的同伴把他埋葬,并且把他的钱送回去还给他太太。那位死者的太太起疑心,那死者的同伴很悲愤,便前往埋尸的地方去祭拜并且哭泣地诉苦。  死者的鬼魂出来跟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