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I 93

936经:本经叙述迦毗罗卫的诸多释氏共集于“供养堂”,向摩诃男请教一个问题:“摩诃男!云何最后记说彼百手释氏命终,世说记彼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彼彼百生释氏犯戒饮酒,而复世尊记彼得须陀洹,乃至究竟苦边。汝摩诃男!当往问佛,如佛所说,我等奉持!”这里所讲的,实际上就是佛陀记说与现实中所作所为之间的关系:百手这个人被佛陀记说是命终后可得须陀洹果,可是现实之中他却喜欢饮酒——这是犯戒的行为。就是说,犯戒之人命终后也能证得须陀洹果位吗?

佛陀在回答中,提到了声闻的境地有种种阶段,并非完全固定不变。

1、俱解脱:于佛、法、僧一向净信,于法利智、出智、决定智,八解脱具足身作证,以智慧见,有漏断知。如是圣弟子不趣地狱、畜生、饿鬼,不堕恶趣,说阿罗汉俱解脱。——俱解脱为禅定力与解脱慧二者兼具,指同时具备心解脱与慧解脱。

2、慧解脱:一向于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不得八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然彼知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慧解脱——慧解脱是指不具四禅(含四禅)以上的定力解脱者。

3、身证:一向于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身证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并且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

4、见到:一向于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不得八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然于正法、律如实知见,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见到——见到是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

5、信解脱:一向于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于正法、律如实知见,不得见到,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信解脱——信解脱是指证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等,但未能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未能以增上慧深解与深察教说的六类圣者。

6、随法行——信于佛言说清净,信法、信僧言说清净,于五法增上智慧,审谛堪忍,谓信、精进、念、定、慧,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随法行——随法行乃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

7、随信行——信于佛言说清净,信法、信僧言说清净,乃至五法少慧,审谛堪忍,谓信、精进、念、定、慧,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随信行—乃修行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随法行与随信行均证得“向须陀洹果”,但是二者修行入处稍有差别。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闻佛教法而证果;不同之处是,随法行乃是闻佛之法能智慧抉择而分别,即“于五法增上智慧”;而随信行则是于“五法少慧”,就是思惟抉择不足,但是其通过精进而修,最后仍能证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法行略胜于随信行。

最后佛陀说:“此坚固树,于我所说能知义者,无有是处!若能知者,我则记说,况复百手释氏而不记说得须陀洹?摩诃男!百手释氏临命终时,受持净戒,舍离饮酒,然后命终,我记说彼得须陀洹果,乃至究竟苦边。”佛陀指着身边的一棵大树说,对于佛陀的教法,大树是听不明白的——倘若树能够明白的话,他也同样会给大树记说。而释氏百手乃一大脑健全、四肢发达的大活人,为什么就不能给他记说?只要对佛法僧三宝产生净信,佛陀都可以为他们记说后世。在这里,佛陀提到了百手释氏临命终时会戒酒,一是说明目前饮酒并不代表一辈子就饮酒;二是饮酒的确有碍于修行证道——在这个问题是,佛陀的态度很鲜明,即对于学者而言,必须戒酒,否则,须陀洹果是料难记说的。(6.13.)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帮助要自杀的人,自己也被鬼神干扰,怎

净空法师:帮助要自杀的人,自己也被鬼神干扰,怎

问:「弟子在今年一月的时候,由於一位好友有跳楼的意念,所以在一天晚上我就陪伴他。由於他也是被人下降头,在半夜的时候,我被一批众生干扰,过后我感觉有六只众生从我的脚...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出家要跟随着善知识比丘近梵法师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晚上人、各位法师、各位佛友:再过两天,就是上人的出家日;在这个观音七的圆满日,也就是星...

仁清法师:供养凡夫僧,生的是供养三宝的功德

仁清法师:供养凡夫僧,生的是供养三宝的功德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对于恩师、法师和比丘,这是狭义的,这个师是狭义的。如果把这个师广义的说的话,就是一切善知识,包括世间的教你的、帮过你的,这些友人,也属...

能利法师:第四届中国佛教协会赴韩国修行验团--

能利法师:第四届中国佛教协会赴韩国修行验团--

第四届中国佛教协会赴韩国修行验团 修行体验代表发言 能 利 尊敬的通度寺住持玄文长老、中国佛教协会普正法师、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居士菩萨们: 阿弥陀佛!大家...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心经》,请大家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以大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一个财富旺族的发家传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一个财富旺族的发家传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位朋友,已很长时间失去联系。她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留学三年,后回国经商且很成功,但看上去一点不象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