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11

1136经:在此经中,佛陀以摩诃迦叶尊者为典范,告诫弟子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入于他家、接受供养并为人说法。

佛陀在一次开示中,以住于虚空中的月亮和月光,而对对众比丘说:“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摄心敛形而入他家。”佛陀为什么要用夜月作譬?因为月光柔和,清净无染,而且不系不缚地行于空中。这里的“他家”,应理解为入于城邑聚落的居士家或普通百姓家。比丘们在寺院内往往比较守规矩,一般不大可能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寺院大门,进入到城市或者乡村聚落之中,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佛陀为此制定了乞食法,这在《行事钞》中有着详细的记载。佛陀在开篇便告诫弟子们,当入于他家时,“惭愧软下,报心敛心”是基本原则。就好像“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报心敛形,难速前进”,当我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时,还敢大胆地向前迈步么?对于耳聪目明之人来说,这样的蠢事是断不会去做的。在这里,佛陀既然如此要求大众,那么有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先进表率呢?有的,于是佛陀便以摩诃迦叶为例,要求大家要像迦叶尊者那样,做到“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诸高慢,御心控形而入他家”。迦叶比丘在原始僧团中算是老资格,堪为上座大尊者。每当迦叶尊者入于他家时,他从来没有自视资格老而摆谱,相反却如“新学”(当出家的新比丘)一般做到“惭愧软下诸高慢”而“御心控形”,何况刚出家不久的比丘僧呢?所以大家都要向迦叶尊者看齐,以他为楷模,向他学习。

其次,当比丘入于他家之时,还要“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比丘进入他家之时,对于他人所作的诸功德事(比如饭食供养),要随喜赞叹;同时要做到不亢不卑,既不自吹自擂,也不妄自菲薄,更不要诋毁矮化他人(尤其是同参道友和其他出家比丘,甚至不能随意对其他不同教派作出评论)。能做到这些,便可以“应入他家”。佛陀说到这里,便“以手扪摸虚空”,然后问大家:“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不?”我们用手去抓空气,能抓住空气么?当然抓不到。

再次,当比丘在接受饭食供养后,有时候要照例为施主即席讲些随机性的开示,要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清净”,才能合乎规范呢?(“何等像类比丘应清净说法”)佛陀首先列出不清净的一些说教:“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张口闭口就与人家谈论衣食汤药等供养,这就是陷于贪著,是为名闻利养而说法,就很有问题。

如何做才是清净的说法?“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时下一些公司或高等院校的研修班,喜欢请一些法师去授课,内容无非是以佛家理念去修身养性,去从事企业管理或者学习与生活。我在网上也看到一些法师很是繁忙,一年到头都排满了讲座课,可谓十分繁忙。我个人觉得这种弘法利人的行举应该值得赞叹,完全没理由说三道四。时代在变,弘法内容也应有一定的适度变通。然而私底下还是在想,弘法方式纵有千种,然而若把教导众生“离诸炽然”为作为弘法利生之主旨,或许才称得上是“清净说法”吧!在佛陀看来,能以“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者,似乎很难,可是迦叶尊者却将之做得尽善尽美——我窃自以为,或许只有以“清净心为人说法”,方能使“正法久住”吧。

总结:本经叙述入家之法。第一,在入他家之前,摆正心态很重要,要做到“惭愧软下”和“御形控形”;第二,入他家之后,接受施主供养要随喜赞叹,不能自誉毁他;第三,入于他家在为人说法时,一定要保持“清净心说法”,以“离诸炽然”解决生死为说法要旨,不能信口开河地胡说八道。(10.31.)

附:乞食法:

1、入聚法:兰若比丘,入村乞食者,清旦净浣手,至衣架边,一手举衣,一手挽取抖擞,着七条已,揲大衣着肩上,若钵囊中,执打露杖在道行;常思惟善法;若见人,先问讯,言善来。若近聚落,便着大衣。至于村门,应看巷相、空处相、第一门相、第七门相。右手捉杖,左手持鉢,道侧而行,次第乞食。若俗人送食,不得迎取,除唤来往取。不得强乞,应知,当得者立待。得食已,作念言,此为贼食,此自食。乃至出村,安钵着地,揲僧伽梨,如前进否。至兰若处,方共食之。(四分律)

2、语默法:若乞食时,不得语云,与我食,得大富;当在现处,默然而立。(僧祇律)

3、至家法:乞食,得入三重门,至庭中,三弹指,不得,便去。食时,先噉熟者,后噉生菜果等。……若乞食时,系念威仪,终不轻躁,谛视目前,不过一寻,次第乞之。除恶狗恶牛,先破禁戒,随有人畜能扰恼者,皆悉不往;可讥嫌处,亦不往彼。(十诵律)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戒律很重要,受戒不能得戒,有名无实

净空法师:戒律很重要,受戒不能得戒,有名无实

学佛,诸位一定要记住四依法,这是佛圆寂之前答阿难尊者的提问。阿难看佛快要走了,向佛请教,佛在世我们都依佛为老师,佛不在世,我们依谁为老师?佛就告诉大家,「以戒为师...

净空法师法语: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

净空法师法语: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

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趋吉避凶的观念,但对如何趋吉避凶一无所知,如果此地有灾难,另外找个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谚语所谓“在劫难逃”。若在...

普敬法师:佛说此施食法与供天仙等法,能令人福德

普敬法师:佛说此施食法与供天仙等法,能令人福德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培福极其迅速的法,此乃佛陀所教导的施食法(念咒变食布施鬼神食物),此法不仅能够快速培养福报,还能治病,亦能与一切众生结善缘。有的人一听要和鬼...

【闭关】闭关是什么意思?闭关修行的意思

【闭关】闭关是什么意思?闭关修行的意思

闭关是什么意思?闭关修行的意思  闭关,禅林之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也就是就是找一所房子,把自己关到里面去,做一些专修的法门。譬如有的人要念佛,就闭念佛关;要看《法华经》,就闭法华关;看《华严经...

双盘打坐​的功德有多大?

双盘打坐​的功德有多大?

有佛化身,从空有上来讲的话,有佛就说明这个是不空,因为有佛嘛。但是这尊佛,他又是化身,那就说明他非有,化身他不是铁定执着于这个真实的有。正所谓非空非有,中道无碍才...

信愿法师:念佛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

信愿法师:念佛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张师诚居士《径中径又径》开示:念佛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佛力摄取,与专仗自力参悟者,难易迥殊也(三)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有一个老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