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七
(大日经卷七)
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稽首毘卢遮那佛,开敷净眼如青莲,我依大日经王说,供养所资众仪轨。
‧稽首毘卢遮那佛:稽首:跪拜,跪拜毘卢遮那佛。
‧开敷净眼如青莲:开敷:张开,由空出定入世间做佛事。净眼:清净、明亮、智慧的佛眼。青莲:智慧。
‧我依大日经王说:我指毘卢遮那佛所开示。依:依据。大日经王:大毘卢遮那如来所开示的经教。
‧供养所资众仪轨:供养:包括供佛、金刚、护法及布施众生。所资:各界、各道所需的物品。仪轨:规范、咒语。
毘卢遮那佛平时入空定中,修行者若供养跪拜,毘卢遮那佛即由空定入世间,在法界中教导具菩萨果位,或有缘的修行者。
毘卢遮那佛依大毘卢遮那如来的开示,教导菩萨学习供养仪轨。例如毘卢遮那妙供如来教授供养仪轨完毕,菩萨即可住地成就。
◎为成次第真言法,如彼当得速成就,又令本心离垢故,我今随要略宣说。
‧为成:为了修持真言、咒语的成就。
‧次第真言法:真言修行法的过程。
‧彼:指以真言、咒语的修行者。
‧当得速成就:修行可以快速成就。
‧又令:又可使。
‧本心离垢故:真言、咒语可使本心离垢清净。
‧我:毘卢遮那佛。
‧今随要略宣说:现在随缘、扼要、宣告说明。
◎然初自他利成就,无上智愿之方便,成彼方便虽无量,发起悉地由信解。
‧然初自他利成就:刚开始发愿,以利益众生的成就为愿。
‧无上智愿之方便:发起度生的愿力即有无上妙用的方便法。
‧成彼方便虽无量:方便法虽有无量多。
‧发起悉地由信解:因信心、愿力、解行,才得度生成就。悉地:成就。
◎于满悉地诸胜愿,一切如来胜生子,彼等佛身真言形,所住种种印威仪,
‧于满悉地诸胜愿:完成圆满度生成就的殊胜愿力。
‧一切如来胜生子:法云地(十地)的佛子。胜生子:法云地,指十地果位的菩萨。
‧彼等佛身真言形:由空现出具有同佛一样的佛身相、手印、咒语等。
‧所住种种印威仪:安住空性中,变化种种手印或幻化各种身相,并具有庄严的威仪。住:指空性。
◎殊胜真言所行道,及方广乘皆谛信。有情信解上中下,世尊说彼证修法,
‧殊胜真言所行道:以真言、咒语度生行菩萨道是非常地殊胜。
‧及方广乘皆谛信:佛乘的修持须完全相信真言、咒语法。方广乘:指佛乘。谛信:指真信。
‧有情信解上中下:了解有情众生的根器是上根、中根或下根。有情:有情众生。上根:菩萨道根器。中根:声闻、缘觉根器。下根:凡夫根器。
‧世尊说彼证修法:毘卢遮那佛说出上根、中根、下根的印证修法。
◎哀愍轮回六趣众,随顺饶益故开演。应当恭敬决定意,亦起勤诚深信心,
‧哀愍轮回六趣众:慈悲六道轮回的众生。
‧随顺饶益故开演:以随顺方便法利益众生而开示演说。
‧应当恭敬决定意,亦起勤诚深信心:应当恭敬下定决心,并发起勤勇、真诚的深信心。
◎若于最胜方广乘,知妙真言调伏行。随善逝子所修习,无上持明别律仪,
‧若于最胜方广乘:佛乘是最殊胜的法。
‧知妙真言调伏行:了知真言、咒语的妙用,可调伏修行中的障碍。
‧随善逝子所修习,无上持明别律仪:随善知识修行佛法,修持到无上妙法并须严持戒律、仪轨。善逝子:指善知识。
‧持明别律仪:指遵守、明白戒律、仪轨。
◎解了具缘众支分,得受传教印可等。见如是师恭敬礼,为利他故一心住,
‧解了具缘众支分:了解因缘具足的各类众生。具缘:指因缘具足。众支分:指各类众生。
‧得受传教印可等:须受灌顶后方可教导真言、咒语。
‧见如是师恭敬礼:见到传印灌顶的上师,须恭敬、礼敬。师:包括善知识、阿阇梨、上师(有修证的修行者)等。
‧为利他故一心住:为利益众生故专心持咒。
◎瞻仰犹如世导师,亦如善友及所亲。发起殷勤殊胜意,供养给侍随所作,
‧瞻仰犹如世导师,亦如善友及所亲:瞻仰上师如指导老师,亦如善友及亲属。
‧发起殷勤殊胜意,供养给侍随所作:内心发起殷勤殊胜的意念,供养、服侍此上师随自己的心力而作。
◎善顺师意令欢喜,慈悲摄受相对时。稽首诸胜善逝行,愿尊如应教授我,
‧善顺师意令欢喜:以善良柔顺的心,随上师学习,令上师欢喜。师:包括善知识、阿阇梨、上师(有修证的修行者)等。
‧慈悲摄受相对时:以慈悲心为教授,师徒彼此互相尊重。
‧稽首诸胜善逝行:跪拜恭敬诸如来,教导修行。善逝:指如来。
‧愿尊如应教授我:愿上师如上教导我。尊:指上师。如:指上列所说。
◎彼师自在而建立,大悲藏等妙圆坛。依法召入漫荼罗,随器授与三昧耶,
‧彼师自在而建立:上师其心自在无碍建立坛城。
‧大悲藏等妙圆坛:坛城须以大悲心建立,由清净心中显现,修行者须在坛城中接受诸佛灌顶加持,得咒语起妙用度生。
‧依法召入漫荼罗:上师依法召弟子入坛城修行。
‧随器授与三昧耶:随根器教授并以三昧耶法净除三业障(贪、嗔、痴)及守戒律。
◎道场教本真言印,亲于尊所口传授。获胜三昧耶及护,尔乃应当如说行,
‧道场教本真言印,亲于尊所口传授:在漫荼罗内教授真言及手印,亲自由上师所传授。道场:指漫荼罗。
‧获胜三昧耶及护,尔乃应当如说行:获得三昧耶的律仪并得护法护持,应当如是修行。
◎然此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平等行。哀愍劣慧弟子故,分别渐次之仪式,
‧然此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平等行:如此依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咒语入平等光明的空性修持。
‧哀愍劣慧弟子故,分别渐次之仪式:慈悲根器不佳的弟子,以仪轨的渐进次第方式教导。
◎于造胜利天中天,从正觉心所生子。下至世天身语印,入此真言最上乘,
‧天中天:指菩萨与化佛的根器。
‧正觉心:指佛。具有佛心后依果位修成菩萨或化佛。
‧世天:指人、天两道具福报的修行者。
‧入此真言最上乘:以上五种(指佛、菩萨、化佛、人、天)具福报的修行者,是修真言、咒语最好的根器。
◎遵诸密行轨范者,皆当敬重不轻毁。以能饶益诸世间,是故勿生舍离心,
‧遵诸密行轨范者,皆当敬重不轻毁:遵守秘密修行密法的修行者,皆当尊重不可诋毁。
‧以能饶益诸世间,是故勿生舍离心:以真言、咒语利益各道众生,所以不可有舍离众生的心。
◎常应无间而系念,彼等广大诸功德。随其力分相应事,悉皆承奉而供养,
‧常应无间而系念,彼等广大诸功德:常因不间断的不舍众生,度广大众生,并修习诸法而具诸功德。无间:指不间断。系念:指不舍众生。
‧随其力分相应事,悉皆承奉而供养:随其心力,以不同的相法与世间相应成就事业,对教导的诸如来、佛、菩萨、金刚护法皆应供养。
◎佛声闻众及缘觉,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一切勿怀毁慢心,
‧佛声闻众及缘觉,说彼教门尽苦道:佛以灭苦法门教授声闻与缘觉。
‧授学处师同梵行:教授声闻、缘觉众,以清净法修行。
‧一切勿怀毁慢心:对两种教法均不可诋毁,也不可怀疑骄慢(即不可轻慢声闻、缘觉)。
◎善观时宜所当作,和敬相应而给侍。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
‧善观时宜所当作,和敬相应而给侍:在道场中处世适宜稳当,和合尊重对待众生。
‧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小乘以灭苦教法,授学处之师如同梵行,修行者须以清净心修行。
◎不造愚童心行法,不于诸尊起嫌恨,如世导师契经说,能损大利莫过瞋。
‧不造愚童心行法:不再以愚痴、顽固、自以为是的方法修行。
‧不于诸尊起嫌恨:不可在诸佛及上师前,起怀疑、瞋恨心。
‧如世导师契经说:如世尊、上师与契经上所说。导师:上师。
‧能损大利莫过瞋:唯有瞋恨心最损功德。
◎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旷劫所修善,是故殷懃常舍离,此无义利之根本。
‧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旷劫所修善:一念瞋心或嫌恨心将烧毁功德林,灭尽无量旷劫以来所修的善法。
‧是故殷懃常舍离,此无义利之根本:所以时常要舍离此无帮助的根本(指嗔心)。常舍离:指常舍离嗔心。无义利:无帮助(指嗔心)。
◎净菩提心如意宝,满世出世胜希愿,除疑究竟获三昧,自利利他因是生。
‧净菩提心如意宝:修持清净菩提心为如意宝。
‧满世出世胜希愿:圆满世间及出世间的妙法可使所愿皆成。
‧除疑究竟获三昧:疑业除去即可获三昧(定)成就。
‧自利利他因是生:要发愿上求佛道(自利),下化众生(利他),此为成佛之因。
◎故应守护倍身命,观具广大功德藏,若身口意娆众生,下至少分皆远离。
‧故应守护倍身命:故应加倍守护清净菩提心,莫再被污染。
‧观具广大功德藏:观真心、菩提心内具有如来藏。广大功德藏:指如来藏,内有清净种及智种子。
‧若身口意娆众生,下至少分皆远离:只要身、口、意有触怒、干扰到众生,或身、口、意有一点点犯错都不行、都要远离。娆:指触怒。
◎除异方便多所济,内住悲心而现瞋,于背恩德有情类,常怀忍辱不观过。
‧除异方便多所济,内住悲心而现瞋:但有多种特别方便法可救济(指例外),我们可以内住慈悲外现嗔。
‧于背恩德有情类,常怀忍辱不观过:对违背恩德之有情类,若现嗔恨心,如同背弃有情类种生,所以应经常修忍辱,不观看他们的过失。
◎又常具足大慈悲,及与喜舍无量心,随力所能法食施,以慈利行化群生。
‧又常具足大慈悲:要具足大的慈心与悲心。
‧及与喜舍无量心:以及喜心与舍心等四种无量心。
‧随力所能法食施:可以随心力,对法界众生布施食物及用具。
‧以慈利行化群生:以启发菩提心化育众生。
◎或由大利相应心,为俟时故而弃舍,若无势力广饶益,住法但观菩提心。
‧或由大利相应心:众生因利益相应而迷失菩提心。
‧为俟时故而弃舍:过一些时候不得不放弃此众生。
‧若无势力广饶益:若无法、无力救度此众生。
‧住法但观菩提心:仍须住空起用菩提心待之。观:指起用。
◎佛说此中具万行,满足清白纯净法,以布施等诸度门,摄受众生于大乘。
‧佛说此中具万行:菩提心中具有各种度生的妙法。此中:指菩提心。
‧满足清白纯净法:修行智种子到完全清净、无业障的修行法。
‧以布施等诸度门:六波罗蜜(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或十波罗蜜(六波罗蜜外加方便、善巧、愿、力、智共十波罗蜜)。
‧摄受众生于大乘:教导众生学习大乘各种经典。
◎令住受持读诵等,及与思惟正修习,智者制止六情根,常当寂意修等引。
‧令住受持读诵等:令修行者皆能接受并依经教修持。
‧及与思惟正修习:教导众生正确修习三观并且具有正知见。三观(假观:三摩钵提;空观:奢摩他;中观:禅那。)
‧智者制止六情根:有智慧的修行者要制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黏着与贪着。
‧常当寂意修等引:禅定时心应当往内观,修寂静、定慧等持光明本心的法。
◎毁坏事业由诸酒,一切不善法之根,如毒火刀霜雹等,故当远离勿亲近。
‧毁坏事业由诸酒,一切不善法之根:酒会毁坏修行及佛事业,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
‧如毒火刀霜雹等,故当远离勿亲近:酒有如毒火、利刀、霜雹等,故应当远离不要亲近,以不饮酒为戒。
◎又由佛说增我慢,不应坐卧高妙床,取要言之具慧者,悉舍自损损他事。
‧又由佛说增我慢:佛所说,以下行为会增骄慢毁坏修行。
‧不应坐卧高妙床:不应坐、卧奢华高广大床。
‧取要言之具慧者,悉舍自损损他事: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应远离自毁修行与不愿度生的事。
◎我依正三昧耶道,今已次第略宣说,显明佛说修多罗,令广知解生决定。
‧我依正三昧耶道:依正法消除三业障。
‧今已次第略宣说:现在已将次第陆续说明。
‧显明佛说修多罗:显现出修多罗的真涵义。修多罗:指度生的方法,包含仪轨、咒语、契经等。
‧令广知解生决定:广大众生了解决定,依此法修持得解脱。
◎依此正住平等戒,复当离于毁犯因,谓习恶心及懈惰,妄念恐怖谈话等。
‧依此正住平等戒:依正心住空性中,虽度生但要守戒律。
‧复当离于毁犯因:又应当离开毁坏清净菩提心的原因。
‧谓习恶心及懈惰:往昔的不善心及不精进心。
‧妄念恐怖谈话等:各种妄念及使人生恐怖的谈话等。
◎妙真言门觉心者,如是正住三昧耶,当令障盖渐消尽,以诸福德增益故。
‧妙真言门觉心者:修真言、咒语,启发觉性的修行者。
‧如是正住三昧耶:以正心、住心、定心、戒心修持三昧耶法。
‧当令障盖渐消尽,以诸福德增益故:应令业障消除,增加福德善种。
◎欲于此生入悉地,随其所应思念之,亲于尊所受明法,观察相应作成就。
‧欲于此生入悉地,随其所应思念之:可以此生即得修行度生的成就。随其修行的相应而思念之。
‧亲于尊所受明法,观察相应作成就:得善知识老师所教授的法,使修行者的妄心变成清净心,并观察内心业障之减少为相应的成就。
◎当自安住真言行,如所说明次第仪,先礼灌顶传教尊,请白真言所修业。
‧当自安住真言行:首当一心专注持咒或持名念佛的修行。安住:专注、一心。
‧如所说明次第仪:说明修行的次第仪轨。
‧先礼灌顶传教尊:先礼敬灌顶的上师。
‧请白真言所修业:请上师开示修行真言的内容及愿力。白:指开示。
◎智者蒙师许可已,依于地分所宜处,妙山辅峰半岩间,种种龛窟两山中。
‧智者蒙师许可已:修行者承上师许可,方可持咒修行。
‧依于地分所宜处:要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一个修行的处所;使内心能安静修行之处。地分:指修行的处所。
‧妙山辅峰半岩间,种种龛窟两山中:群山峻岭的山中半崖间或山洞内。
◎于一切时得安隐,芰荷青莲遍严池,大河泾川洲岸侧,远离人物众愦闹。
‧于一切时得安隐:任何时都可使心安稳无忧。
‧芰荷青莲遍严池,大河泾川洲岸侧,远离人物众愦闹:水池内有莲花、荷花之处,大河小川的两岸,及远离人群的嬉闹处。
◎筱叶扶疏悦意树,多饶乳木及祥草,无有蚊虻苦寒热,恶兽毒虫众妨难。
‧筱叶扶疏悦意树:花叶扶疏、草地胜茂之处。
‧多饶乳木及祥草,无有蚊虻苦寒热,恶兽毒虫众妨难:有很多树木之处及草地,且没有蚊子及黑色的小蚊虫;没有恶兽、毒虫、蜈蚣之类,气候合适,没有太冷太热之处,这些地方皆适合修行。
◎或诸如来圣弟子,尝于往昔所游居,寺塔练若古仙室,当依内心意乐处。
‧或诸如来圣弟子,尝于往昔所游居:过去有修行的佛弟子,去寻找从前的修行处。
‧寺塔练若古仙室,当依内心意乐处:如佛寺、塔庙、阿兰若(修行清净地)、古仙室等,依内心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舍离在家绝諠务,勤转五欲诸盖缠,一向深乐于法味,长养其心求悉地。
‧舍离在家绝諠务:离家并断除杂务之事。
‧勤转五欲诸盖缠:应努力勤奋修持,改变五欲(财、色、名、食、睡)业障所生的盖缠。盖缠:指五盖十缠。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十缠: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沈、瞋恚、覆。
‧一向深乐于法味,长养其心求悉地:喜欢在深山中修法,常养慈悲心,以求修行有成就。
◎又常具足堪忍慧,能安饥渴诸疲苦,净命善伴或无伴,当与妙法经卷俱。
‧又常具足堪忍慧:修行中要修忍辱及智慧。
‧能安饥渴诸疲苦:能随遇而安,不受疲惫、劳苦、饥渴、烦恼所干扰。
‧净命善伴或无伴:以净心为要,有伴无伴不重要。
‧当与妙法经卷俱:当与妙法经典为伍。
◎若顺诸佛菩萨行,于正真言坚信解,具净慧力能堪忍,精进不求诸世间。
‧若顺诸佛菩萨行:顺着诸佛菩萨的教导方法修行。
‧于正真言坚信解:对真言、咒语坚定相信,并了解而具有正知见。
‧具净慧力能堪忍:具有清净本心、智慧能力及能忍辱的修行者。
‧精进不求诸世间:精进修行者不着世间的名闻利养及世间破坏菩提心之事。
◎常乐坚固无怯弱,自他现法作成就,不随余天无畏依,具此名为良助伴。
‧常乐坚固无怯弱:以坚定自利利他的修行为目标,对真言修行法不再怯弱、恐惧。
‧自他现法作成就:以自利利他的修行为成就。
‧不随余天无畏依:对剩余的岁月很自信,不再恐惧。
‧具此名为良助伴:若有此种观念的修行者,可称为菩萨道的良好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