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三戒

  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陀的说法,便皈依三宝,出家修行。当时有一位尊者为他解释戒律道:「法友啊!这个名为一种戒,这个名为二种戒、三种戒、九种戒、十种戒、多种戒。这个名为小戒,这个名为大戒,这个名波罗提木叉的制戒,这个名为根本的制戒,这个名为行为的净戒。」

  他听后想道:「戒的名目实在不少,我要受这样多的戒,恐怕不容易吧!不能完全守戒,出家还有甚么意义呢?不如将来成家,做些布施善行,养育妻子比较好。」

  他这样想后,就回答尊者道:「尊者啊!我不能守这许多的戒,不能守戒,出家又有何益?我还是还俗生活,将这衣钵奉还吧。」

  「既然你要还俗,去向佛陀告辞吧。」说着,便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见了他们,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为何无端将这比丘带来?」

  「佛陀!这位比丘说他不能守戒,交还衣钵,所以我们将他带来了。」

  佛陀说道:「比丘们啊!你们何故对这位比丘说那许多的戒,他只能随力遵守,你们以后不该如此说法,现在将这比丘交给我吧。」便对那位比丘道:「比丘啊!你不必守那么多戒,有三种戒,你一定要遵守。」

  比丘道:「佛陀呀!那三种戒要遵守呢?」

  「以后你祇须守身、口、意三门,谨防身口意的恶业,现在你可以回去了,不要还俗,好好受持这三种戒便能解脱快乐。」

  比丘于是心满意足,向佛陀发愿必定守好此三戒后,礼拜佛陀,随着众比丘修行去了。

  这比丘守着三戒,心里想道:「诸位尊者用各种名目对我说戒,因为他们不是佛陀,所以不能使我领悟。而佛陀将那么繁多的戒归为三门传授我,我这才明白,原来佛陀真是位无上法王。」从此顿增慧见,过了几日,遂证得阿罗汉果。

  聚集在讲堂的比丘众闻此消息,互相谈论道:「法友啊!佛陀对那位准备还俗的比丘,将一切戒律归为三门授给他,使他得阿罗汉果,佛陀真伟大啊!」

  正当大家团坐着赞叹佛陀功德时,佛陀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聚集在一处谈些甚么呢?」

  他们就将这事告诉佛陀,佛陀道:「比丘们啊!沉重的包裹分做几个背起来就轻了,过去在波罗奈城的乡村中,有一个农夫,一日,他在田地上耕作,那块田地是村落的遗址,村中有一富翁,去世前曾把一金块埋在地下,粗如大腿,长约四肱。农夫在地上耕作,他的锄头忽然触着那金块,挖不下去了。他以为是树根,把泥土挖开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大金块,他悄悄地将泥土掩盖上,这天就改在别的地方耕作。

  太阳下山时,他将牛轭、锄头放在一边,心想:将金块掘出来吧。于是试着用手去扳,却一动也不动,便坐下,心里计算道:『我将一部分支持生计,一部分仍旧埋起来,一部分投资做买卖,一部分布施行善。』想罢,便将金块敲成四份,金块轻了,就很容易地取出。运回家后,分作四份放好。后来,他布施行善,生生世世投生于善处。」

  有智慧的人,化繁为简;愚痴的人,化简为繁。守戒应该把握戒体的精神,而不是在戒相上执着。持戒本来是为了获得解脱,如果因为固执于戒条,反而失去自由,就不是持戒的本意。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饮酒失智

下一篇:呵斥戏论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净空法师: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瞋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

世间上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在关系上出了问题

世间上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在关系上出了问题

1 每个人都是这样密切地与他人相关,所以当彼此的关系断裂时,才显出空旷无助的凄楚。断裂的原因,可能是误解、背叛、欺瞒、争吵、鄙视……死亡当然是最彻底的断裂了。生命...

佛教故事:讨债的儿子

佛教故事:讨债的儿子

讨债的儿子早几年一次到昆明黄土坡那边一位朋友家吃饭时,看到他邻居家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大头儿子,就是医学上讲的脑积水,头大得离谱。后来了解到,周边的人都说孩子的父母做了昧心事,才生了这么个儿子。孩子的...

明白苦的真正根源

明白苦的真正根源

  佛陀於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於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說:「天底下沒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說:「瞋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卻认為:「天底下...

传喜法师:用生命的精华承载佛法——波士顿千佛寺

传喜法师:用生命的精华承载佛法——波士顿千佛寺

用生命的精华承载佛法——波士顿千佛寺开示2013.05.06 波士顿是美国著名文化城,其城市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近25万名世界各地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波士...

呷绒多吉上师:光靠布施的功德也得不到人身

呷绒多吉上师:光靠布施的功德也得不到人身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