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三戒

  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陀的说法,便皈依三宝,出家修行。当时有一位尊者为他解释戒律道:「法友啊!这个名为一种戒,这个名为二种戒、三种戒、九种戒、十种戒、多种戒。这个名为小戒,这个名为大戒,这个名波罗提木叉的制戒,这个名为根本的制戒,这个名为行为的净戒。」

  他听后想道:「戒的名目实在不少,我要受这样多的戒,恐怕不容易吧!不能完全守戒,出家还有甚么意义呢?不如将来成家,做些布施善行,养育妻子比较好。」

  他这样想后,就回答尊者道:「尊者啊!我不能守这许多的戒,不能守戒,出家又有何益?我还是还俗生活,将这衣钵奉还吧。」

  「既然你要还俗,去向佛陀告辞吧。」说着,便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见了他们,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为何无端将这比丘带来?」

  「佛陀!这位比丘说他不能守戒,交还衣钵,所以我们将他带来了。」

  佛陀说道:「比丘们啊!你们何故对这位比丘说那许多的戒,他只能随力遵守,你们以后不该如此说法,现在将这比丘交给我吧。」便对那位比丘道:「比丘啊!你不必守那么多戒,有三种戒,你一定要遵守。」

  比丘道:「佛陀呀!那三种戒要遵守呢?」

  「以后你祇须守身、口、意三门,谨防身口意的恶业,现在你可以回去了,不要还俗,好好受持这三种戒便能解脱快乐。」

  比丘于是心满意足,向佛陀发愿必定守好此三戒后,礼拜佛陀,随着众比丘修行去了。

  这比丘守着三戒,心里想道:「诸位尊者用各种名目对我说戒,因为他们不是佛陀,所以不能使我领悟。而佛陀将那么繁多的戒归为三门传授我,我这才明白,原来佛陀真是位无上法王。」从此顿增慧见,过了几日,遂证得阿罗汉果。

  聚集在讲堂的比丘众闻此消息,互相谈论道:「法友啊!佛陀对那位准备还俗的比丘,将一切戒律归为三门授给他,使他得阿罗汉果,佛陀真伟大啊!」

  正当大家团坐着赞叹佛陀功德时,佛陀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聚集在一处谈些甚么呢?」

  他们就将这事告诉佛陀,佛陀道:「比丘们啊!沉重的包裹分做几个背起来就轻了,过去在波罗奈城的乡村中,有一个农夫,一日,他在田地上耕作,那块田地是村落的遗址,村中有一富翁,去世前曾把一金块埋在地下,粗如大腿,长约四肱。农夫在地上耕作,他的锄头忽然触着那金块,挖不下去了。他以为是树根,把泥土挖开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大金块,他悄悄地将泥土掩盖上,这天就改在别的地方耕作。

  太阳下山时,他将牛轭、锄头放在一边,心想:将金块掘出来吧。于是试着用手去扳,却一动也不动,便坐下,心里计算道:『我将一部分支持生计,一部分仍旧埋起来,一部分投资做买卖,一部分布施行善。』想罢,便将金块敲成四份,金块轻了,就很容易地取出。运回家后,分作四份放好。后来,他布施行善,生生世世投生于善处。」

  有智慧的人,化繁为简;愚痴的人,化简为繁。守戒应该把握戒体的精神,而不是在戒相上执着。持戒本来是为了获得解脱,如果因为固执于戒条,反而失去自由,就不是持戒的本意。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饮酒失智

下一篇:呵斥戏论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2、善愿恶誓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2、善愿恶誓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2、善愿恶誓  久远之前,在大海边住有一双头共命鸟,它们共用一个躯体,却长有二首。一只名为有法,一只名为非法。有次当...

心经·原文--未知

心经·原文--未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三藏法师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三藏法师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摩诃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世尊告舍...

文殊菩萨心咒--未知

文殊菩萨心咒--未知

文殊菩萨心咒 ōng ā rā,bāzhānàdǐ 嗡阿拉,巴扎那帝 发音注解 [日/阿]:读音为(rā),为罕见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录。也常写成"惹"或"喏"等字代替。 梵文:Om Ara Pa...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毗舍离大林重楼阁。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众多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以念具慧知我弃舍寿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时世尊即命具寿大目揵连...

百业经 丑陋者--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丑陋者--堪布索达吉

丑陋者 ——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 一次,佛陀出游来到西西玛日山的大森林中。当地有位大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施主夫妇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一个具有十八丑相的孩子,夫妻二人为此很烦恼,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