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那能全部受持,不如不要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干涸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点我:

相关文章

最快乐的行持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菩提留支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菩提留支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一卷 元魏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译    尔时如来初成正觉。有一大梵天王。来诣佛所敬礼佛足。而作是言。    南无佛陀耶  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  我礼佛世尊    照世大...

江慎修居士选录:福星拥护陈元植

江慎修居士选录:福星拥护陈元植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1、福星拥护陈元植  宋里老陈元植,家稍裕,好行阴骘。禽虫之微,悉蒙惠。每将食,百鸟飞鸣而前,凡十余年。一夕梦绯衣人长三尺余,谓曰:尔阴德盛,一切生命皆活...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  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  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禅师,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