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

1157经:本经叙述布施饭食当一以贯之,不要生起厌烦心。

如前文所述,佛陀经常不辞辛劳,亲自外出乞食。曾经一段时间,佛陀住锡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有一天清晨,佛陀照例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行乞至火与婆罗门舍”——佛陀严格按照“次第行乞”的乞食法办事,在遵守制度方面以身作则。

这位火与婆罗门遥见世尊亲自来他家乞食,感到无上光荣,于是“即具众美饮食,满钵与之”。给佛陀做了许多好吃的,把佛陀的钵盂装得满满的,几乎都要盛不下了。虽然这位火与婆罗门未必是位佛教徒,但是当他见到佛陀到他家来乞食,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他觉得篷荜生辉、三生有幸。佛陀见他挺欢喜,“如是二日、三日,乞食复至其舍”,也就是接连来了好几天,几乎天天都到他家来乞食。时间久了,这位婆罗门心里开始不是滋味了,他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世尊怎么天天到我家来乞食呢?难道是贪图我布施给他的的美食吗(“沙门何故数来,贪美食耶?”)?这就是我们凡夫常犯的毛病,即众生的无常反复心,《增广贤文》里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这里的“小人”,是与“大人”相对应,意指凡夫众生之辈。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其中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便是“心易反复”,忽好忽坏,而且极易退转,极易厌烦。

对于婆罗门的心思,佛陀当然很清楚。佛陀于是说了一偈,大意是这样的:农夫需要辛勤劳作才会有好的收成,而人也要经常布施给别人,才会获得善利果报。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上,各种问题总是没完没了,没有尽头和归期。就算是我们离世命终,还是要遭受到轮回的剪熬,生生世世轮转不休。对于与火婆罗门而言,对于佛陀三番五次地上门乞食之举,便开始极不耐烦,且怨言不休,那么对于轮回流转于三界之内,岂不是要天天寻死觅活的?由此可见,佛陀数度去婆罗门家里去乞食,绝非贪图美食,也绝非有意刁难人家,而是在通过此举让施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日日布施佛陀,不仅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相反却是为自己播下了人间最最殊胜的福德种子。所谓“供养以饮食,于其良福田;欲求福德者,则我田为良!”

这则经典告诉我们:居士们在布施供养出家法师们时,一不能生起有相分别心,二不能生起贡高我慢心,三不能生起厌烦苦恼心。不要将布施视为某种负担,相反,我们要将每一次的布施,视为播种人间最优良的福田。如此这般,则无论施者还是受者,都能够皆大欢喜,福慧与日俱增!(11.26.)

点我:

相关文章

超然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文殊师利啊!倘若看到别人生病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正在被病苦所折磨。应当为了救治这些病人,而时常洗澡、漱口,保...

杀生恶报:射鹿中子的吴唐(40-42)《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射鹿中子的吴唐(40-42)《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四章 残害】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40.射鹿中子的吴唐...

信愿法师:朱老师临终念佛、助念往生

信愿法师:朱老师临终念佛、助念往生

【念佛感应录】朱老师临终念佛、助念往生我同事毛言凌的舅妈朱老师,一生无宗教信仰,在去世前的14个小时发心念佛求往生,在莲友的助念及家属的配合下,终遂其愿,顺利往生...

今生有酒肉女色享用不尽的人,未必就是前世行善的

今生有酒肉女色享用不尽的人,未必就是前世行善的

本文探讨福报的本质及修行中与福报有关的一些问题。一、前言一般人都知道多做布施、念佛等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下辈子也许就可以做个上等人,甚至可生天界去享福,或者死...

禅坐的方法

禅坐的方法

  祇园精舍的比丘每天晚上都要禅坐,禅坐之后,佛陀照例要讲解禅定的好处或者禅定的意义,这样比丘们在修习禅定时,才不致走火入魔,而有助于禅坐的功夫。  这一天,新出家的弟子对于禅坐的法要不能有效地掌握,...

万行法师: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配出家为僧

万行法师: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配出家为僧

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配出家为僧 师: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大家说一说你们的身份是什么?具体是干什么的? 答:神职人员。 答:佛学研究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