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得失,生命就会增加力量

人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很多人将得失写在脸上。

从得到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生已经在得失中徘徊。

得到,不要狂喜,因为得到了也会失去;

失去了,不要伤心,因为得失都会重现。

得失随缘,有所得必有所失。

在人间,得到本身就是一种失去,生了男儿身,就没有了女儿态;

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

选择了对自己的关爱,就体会不到对别人的责任;

拥有了热闹的城镇,就丧失了寂静的山村;

学会了不去争名夺利,虽然失去贪瞋痴,但会拥有更多的法喜;

看到小溪的清澈,暂时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

在人间,只要有所得,失去一定会伴随着到来。

遇到困难和烦恼,要知道是暂时的,一定要想得通,千万不要想不通,想不通的人就会忧郁。

幸福,有时候带来的不一定是让你感受到特别开心;

辛苦带来的是收获;

人生的泪水,让你领略人生百态;

挫折,让你获得成功之路;

遗憾,让你懂得世事无常,学会更加坚强。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慈悲布施,要得到人心。

经常慈悲别人,一定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心;

肝胆相照,得到知心人;

淡薄名利,得到安心;

清心寡欲,得到舒心……

得到与失去,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分不清。

看破得失,生命就会增加力量,有时候好像失去了,实际上会得到更多。

一个人帮助别人,好像是失去了,但不知道背后有多少善缘等着你享受。

 

点我:

相关文章

【喇嘛】-喇嘛是什么意思

【喇嘛】-喇嘛是什么意思

喇嘛  喇嘛(音译自藏文:བླ་མ,藏语拼音:lama,威利:bla-ma),藏传佛教术语,意为上师、上人,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长老、上座、高僧之称...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

漫说《杂阿含》(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993经叙述佛教诗人婆耆舍尊者的赞佛之偈,重点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 婆耆舍尊者是佛陀座下有名...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 第一节绪言 佛教本以实践为主,理论的思想,乃是为了实践的目的。所以,佛教虽有浩瀚的教典,都是为了如何实践佛的教法而出现。所...

善心如法施食得健康

善心如法施食得健康

脾胃不好,肾气不足,想财运好,想要有威德相,头貌怡悦,肤体光泽的看过来—早中晚施食仪轨吃肉犯淫女色的人,做施饿鬼前先念三遍准提咒,不犯者不用念。 嗡&n...

功德都回向给别人,我​自已还剩多少

功德都回向给别人,我​自已还剩多少

回向文很简单:“回向给十法界一切众生,回向给......”。有些人会问:“回向给他们干什么,自己不是变少了吗?”如有这样的念头,说明我们还没有菩提心,说明我们心胸...

海涛法师:修行者的财富

海涛法师:修行者的财富

1.修行者最大的财富就是慈悲,这是富于财宝的修行。2.四梵住(四无量心)是与凡夫修行者共通的德(共功德),所以「悲」是与凡夫共通,但大悲则是唯佛具有的特质(不共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