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复是又的意思,次是次第,凡是经中用复次二字,都是和上文有一定的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关系。上文回答云何降伏其心,本文是回答云何应住,看起来降伏其心和云何应住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件事。前面说降伏,如果妄心能降伏,那么真心自然而然的无住而住了;如果能安住真心,那么妄心不降而降。而且上文是讲发大愿,这里讲的是起大行,愿和行不能相离,有愿必有行,要践之于行才不是虚愿。再有,上文是讲发大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却没有说度众生的方法,本文正是说度众生的方法,所以这里用复次二字来显示上下文互相的联系。

菩萨于法,这个法包罗万象,一切事物,无论是眼见耳闻的还是心所想的都称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内了。

应无所住,住就是我们说的执着,心有所住了就说明你住心了,心有执着了。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修行修般若真智,照见诸法都是相有性空,不应执着。我们佛法里的空不是顽灭空,是相有但是它的本体没有的,它是没有本来。我们今天说它是没有本来的,没有本体的,都是相有,相是因缘和合但是没有本体,一会儿我们会讲这个问题。既然没有本体,没有它的本来存在的,都是因缘的组合而成的,所以应以无所住的心修行布施波罗蜜。

布施是让世间和乐,就是和睦快乐,也是出世圣法的根本。我们修出世法、修学佛法,布施是根本,众生在三界之中轮转不得出离,就是由于贪爱执着自己的身体和五欲的享受。自己没有的东西要想尽办法得到,想尽办法甚至就要绞尽脑汁,由于贪心的驱使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为了得到造种种的恶业;自己有的东西,《无量寿经》当中说的非常的清楚,我们就会起悭贪的心不肯布施,甚至不肯给妻子、奴婢、家亲眷属,更甚者连自己都舍不得,更何况去帮助别人呢?没有的东西想办法得到,已经有的东西就想牢牢的守护住怕它失去,这就是我们众生因为贪爱执着所造成的,而布施正是破除悭贪的妙药。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怀瑾:打坐时听呼吸的方法

南怀瑾:打坐时听呼吸的方法

你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但是必须要知道,最后那个使用方法的主宰是能知自性。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你那么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

道证法师:帮助人本身也是在修行,功德回向往生西

道证法师:帮助人本身也是在修行,功德回向往生西

说实在的,看顾病人、帮助人,本身也是在修行。不管是帮人家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在动中念佛,发出和佛相应的慈悲心;而且,同时也可以劝导病人念佛。用看病的功德,同样可以回...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简介 编者序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简介 编者序

《念佛必定往生》 作者:慧净法师编者:西莲居士出版者: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简介: 编者西莲居士将一系列纯正净土教法之丛书,就一般初学者所易困惑与关心之问题,摘...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足三种功德,是哪三种功德呢?第一种是皈依佛的功德,第二种是皈依法的功德,第三种是皈依僧的功德。”  “什么是皈依佛的功德呢?无论是二足、四足...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临终之时,外在因色身四大分离,内在因死别牵肠挂肚,致使身心饱受极大痛苦。一般人临终,正念分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人很少,身心痛苦、业障现前、苦...

净空法师: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净空法师: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瞋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