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复是又的意思,次是次第,凡是经中用复次二字,都是和上文有一定的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关系。上文回答云何降伏其心,本文是回答云何应住,看起来降伏其心和云何应住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件事。前面说降伏,如果妄心能降伏,那么真心自然而然的无住而住了;如果能安住真心,那么妄心不降而降。而且上文是讲发大愿,这里讲的是起大行,愿和行不能相离,有愿必有行,要践之于行才不是虚愿。再有,上文是讲发大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却没有说度众生的方法,本文正是说度众生的方法,所以这里用复次二字来显示上下文互相的联系。

菩萨于法,这个法包罗万象,一切事物,无论是眼见耳闻的还是心所想的都称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内了。

应无所住,住就是我们说的执着,心有所住了就说明你住心了,心有执着了。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修行修般若真智,照见诸法都是相有性空,不应执着。我们佛法里的空不是顽灭空,是相有但是它的本体没有的,它是没有本来。我们今天说它是没有本来的,没有本体的,都是相有,相是因缘和合但是没有本体,一会儿我们会讲这个问题。既然没有本体,没有它的本来存在的,都是因缘的组合而成的,所以应以无所住的心修行布施波罗蜜。

布施是让世间和乐,就是和睦快乐,也是出世圣法的根本。我们修出世法、修学佛法,布施是根本,众生在三界之中轮转不得出离,就是由于贪爱执着自己的身体和五欲的享受。自己没有的东西要想尽办法得到,想尽办法甚至就要绞尽脑汁,由于贪心的驱使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为了得到造种种的恶业;自己有的东西,《无量寿经》当中说的非常的清楚,我们就会起悭贪的心不肯布施,甚至不肯给妻子、奴婢、家亲眷属,更甚者连自己都舍不得,更何况去帮助别人呢?没有的东西想办法得到,已经有的东西就想牢牢的守护住怕它失去,这就是我们众生因为贪爱执着所造成的,而布施正是破除悭贪的妙药。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人放下欲望,头脑就清醒,就能觉悟过来

人放下欲望,头脑就清醒,就能觉悟过来

◎诸佛如来为我们讲经说法,无非都是说出诸法空相,这种的说法,我们了解一切法的真相,就自然能把外缘放下,只要把外缘放下,我们自心就起作用,为什么?自心里头障碍没有了...

其它法师: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

其它法师: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

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 如性法师 尊敬的大和尚、诸位法师、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是37、38届的同学们收获的日子,同时,又是对法师们辛勤付出的一个总结。...

呷绒多吉上师:放下﹑不执着就叫出离心

呷绒多吉上师:放下﹑不执着就叫出离心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78)出离心不是让你逃避这个世间的一切,而是让你放下这些,放下﹑不执着就叫出离心。有的出家人为什么还俗?注意:我说的是普通的出家人哦!比较...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谷,他勤奋努力,可是衰运与祸事却紧追不舍,他想尽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问...

法藏法师: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法藏法师: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对一位有心想出家修行的行者而言,选择契机而如法的出家道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遵循世尊的嘱咐:男众当前往纯一男众的道场...

净空法师:怎样持戒才有功德

净空法师:怎样持戒才有功德

      我们的修学,依戒生定,因定开慧,这就行了。所以持戒,诸位要知道,持戒如果不能得定,这个持戒是福,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能转业,不能够灭罪;不但是灭罪,伏罪都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