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提前目睹西方极乐,在众莲友助念中含笑

陈妙元,女,七十一岁,是专修专弘净土七年的贵阳市龙泉寺念佛堂的莲友,家住龙泉寺旁。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为人忠厚朴实,对三宝特别恭敬,尊重老师,爱护莲友。在斋堂服务七年,任劳任怨,闲话很少。乐于闻法,专一念佛,很受师父和莲友爱戴。

二○○一年三月初,生病住院,诊断为心肌梗塞、胆囊炎。住院几天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坚决要求出院,一心念佛往生。

三月二十四日早晨,刘老师看望她时问:“你的心安不安稳?”

她合掌微笑回答:“很安稳!”

又问:“你快往生了,高不高兴?”

她又合掌微笑回答:“很高兴!很开心!”

刘老师拉着她的手接着问:“你的身体有痛苦,你的心有没有痛苦?”

回答:“绝对没有。”

刘老师又问:“你知不知道你如此安心、愉快、潇洒的原因是什么?”

她回答:“怎么不知!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刘老师又问:“善导大师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你知道吗?”

回答:“知道!”

刘老师接着说:“是不是:‘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陈妙元舒心地笑着并使劲点头说:“是!是!是!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南无阿弥陀佛!”

这时,刘老师说:“既是这样,你已决定往生无疑,根本用不着别人助念。但是,阿弥陀佛带着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浩浩荡荡、幢幡宝盖来迎接你,我们不能没有礼貌,让你冷冷清清地告别娑婆,一定要念佛堂的莲友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来送你。”

这时旁边七十五岁的石通良莲友笑着对她说:“几年来,我一直想在念佛堂中做第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念分明的往生人,当大哥!没有想到,被你抢先了一步,我只好当老二了。”

陈妙元诙谐地拱手说:“承让!承让!”把在场的人全都逗乐了。

三月二十四日,也是念佛堂讲经的时间,刘老师上课之前通报了与陈妙元的对话情况,赞叹她正念分明,一心念佛,心无旁骛,同时对欢送她往生作了具体的安排。

下午下课后,刘老师又去看她,告诉她说:“你往生的欢送会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念佛堂近三百位莲友全部来送你,就好像欢送状元一样把你交给南无阿弥陀佛。”她笑得合不拢嘴,紧握着刘老师的手说:“谢谢!谢谢!到时候我也这样同阿弥陀佛来接你们。”当时,在场的师兄都拍手叫好,欢呼踊跃。

当天,附近的师兄们在她家念佛到深夜十二点。守护在身旁的儿女们接着念佛,昏迷中,她的胳膊轻微抖动了好几次。直到天亮清醒,她高兴地对守护在身旁的儿子说:“我去极乐世界游一圈回来了,好殊胜,全是金光闪闪,跟经上说的一样。我见到佛了,见到菩萨了。”她非常欢喜,不停地念佛。

三月二十五日早晨,陈妙元的大儿子兴奋地把母亲已去极乐世界的情况,告诉念佛堂的张妙礼师兄,张师兄听了非常高兴,急忙跑去再问。陈妙元又把去极乐世界的情况重说了一遍。

三月二十六日晚九点四十分,陈妙元在念佛声中带着惬意的微笑实现了她往生的夙愿。念佛堂近三百名莲友得知陈妙元往生的喜讯后,相聚在陈妙元住宅前院,由龙泉寺住持上通下立法师组织盛况空前的念佛欢送法会,莲友们热烈、法喜、踊跃、感恩的佛号声响彻云霄,令一些围观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念佛的行列,放声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真是:

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二00一年三月廿八日 贵阳小河龙泉寺 赵佛子、张妙礼、郑佛章供稿)

 

点我:

相关文章

北京佛弟子寻一份善缘

北京佛弟子寻一份善缘

末学今年30岁,属蛇,北京工作。2016年开始学佛至今,深感获益匪浅。本来一切随缘,最近拜读《了凡四训》,也知缘分也可以制造。末学真诚希望能够遇到一份善缘,组成佛...

宽谦法师: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宽谦法师: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宽谦法师 佛法是佛陀教导我们认识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则,真理法则有它所现出来种种千变万化的现象。生活上的一点一滴都是现象,眼睛...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6.出家是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6.出家是

6. 出家是怎么回事 有人问为什么学佛?为了了生死,要度自己。为什么要度自己?因为有生死,有烦恼,有轮回,生死轮回的因是什么?贪嗔痴。所以要度生死出轮回,就得...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遇到是非的时候,佛教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遇到是非的时候,佛教

编辑:净尘生气时怎么办?生气时,可以:要小声说话,保持平静微笑的态度。不要给人知道自己生气,暂时离开现场,到室外透一下气。记下生气的原因,再替别人想一想。聆听或唱...

不被情感所转,这是持戒者时刻应该做到的【宣化上

不被情感所转,这是持戒者时刻应该做到的【宣化上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1511. 弟子:大地是平等的,它对大风没有反应,是因为大地没有知觉,它是一种不动的东西。 宣化上人:大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看得见的,但是...

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句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平时读来常觉得亲切有味。生活中,我们的一碗粥一碗饭,一件衣物乃至一块布料,都要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