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层次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的想法和看法。但因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所以,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也就个个不同。虽然观念上个个不同,但是目的却是相同,那就是共同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而人之秉性有优劣、文化有高低,所以在追求幸福与快乐时,就会出现善恶(为公或为私)、对错(是否符合情法理)、邪正(外求或内省、有住无住)等差别。不合理的人生观暂且不论,而此中符合情理的人生观又有四种层次高低之差别:

一、一般人认为:只有传宗接代、荣华富贵,乃至五福临门,人生才有意义。这是世间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外在之乐,除此之外还有: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又有:感官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欲乐:生活中的财、色、名、食、睡,五种欲乐。不过,也有少数人追求内在之乐,比如:爱好阅读的,以神遊古今为乐:爱好文哲的,以引领思潮为乐:爱好静坐的,以身心宁静为乐:爱好信仰的,以心有所依为乐。

二、人天乘的人认为:只有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乃至升天,人生才有意义。于是乎,有人吸天地之精华,导引炼气,勤练内丹,以期得道成仙。有人觅天下之灵药,化铅炼汞,吞服外丹,以期长生不老。有人信仰天地,祈祷礼拜,求神赎罪,以期升天为奴为仆。有人修行十善、四禅八定,乃至发四无量心,以期上升天界。

三、声闻乘的人认为:只有跳出三界、永离生死、证阿罗汉,人生才有意义。这一类人,极为厌世:厌离世间物欲横流、醉生梦死:厌离世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厌离世间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厌离世间生老病死、颠倒轮回。所以常观无常、不净、苦、空、无我等法门:发出离心,修四圣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超出三界外,证得罗汉果。

四、菩萨乘的人认为:只有福慧圆满、于法自在、成就佛果,人生才有意义、这种人,一举一动都能感天动地:他无私无畏,慈心广布;助人而不求回报,帮人而反生感激。天天度众生,而不生能度所度之想:时时求佛道,而不起能求所求之念。无善无恶,平等一如:无是无非,超尘离垢。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见本来面目,趣无上苦提。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三界。利乐有情,庄严国土;愿与众生同修善根,愿与众生同成正觉。

 

点我:

相关文章

善心供养者得金银,恶习供养者得毒蛇蝎

善心供养者得金银,恶习供养者得毒蛇蝎

  从前,有一位跋脚的修行人。他身残志坚,精进修持,克服行脚的困难,到处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他日日夜夜,劳碌奔波。善良的百姓看到他为法忘躯的身影,都暗自落泪,感动得众生都树立了坚定的信仰。  有一...

北宋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北宋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宋朝丞相张商英居士,兜率从悦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张商英居士身材高大俊伟,豪迈负气。十九岁那年,入京应举,途中经过向氏家族。向翁前一天晚上梦见神人告诉他说 “明日...

财富带不走,福报带得走

财富带不走,福报带得走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

智慧故事:佛陀慈悲度化贪睡比丘

智慧故事:佛陀慈悲度化贪睡比丘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修行。  这一天,智慧深广的佛陀忽然发现,这位懈怠懒惰的比丘...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海涛法师:初学者施食,要观想它们每天都在楼下等

海涛法师:初学者施食,要观想它们每天都在楼下等

最好是反正往天花乱坠、法水布施,你要观想它们每天都在楼下等你布施。那些流浪狗讲实在,你如果对它布施过一次,每天它都在那里等你;这些孤魂野鬼也是这样,你一直布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