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长久以来,很多佛教词汇被引用在各种文章和日常对话中,有一部分已经逐渐模糊了本来的含意。随缘,就是一个例子。随便吧,无所谓,有没有都行,不想动脑筋考虑......直接说出来有点Low,那就套用一下佛教的说法,“随缘吧”!

随缘肯定不是被包装了的随便,那在佛法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缘,是指随顺因缘、顺应机根之缘而定行止。例如“随缘化物”,是说佛菩萨顺应环境、顺应众生各自的因缘和根性不同,用最适应对方的方法来教化他。还有“随缘不变”,不管外在的机缘千差万别,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成败得失,但本心如如不动,不为所染。

佛教是非常讲因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聚合而来的,并没有脱离这些因缘还可以独存不变的事物。只要其中一个因缘发生变化,事情的走向、事物的样貌就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要明白,太多的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不是拼命努力就一定能有期待中的结果。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双手一摊,啥也不用管了吗?

因缘还不具足,我们不排斥用善巧的方法,创造或促成因缘。因缘还没有到,我们也不放弃,保持关注耐心等待因缘。因缘确实不够,我们不生气,静心接纳现在的结果。因缘具足,事情成功了,不骄傲、不自满,这并非一人之功。

因缘还不够,事情还没成,这正是我们修精进、修忍辱、修安住的好时候。给客户发了邮件,隔一两天打电话沟通,询问对方是否收到,有没有合作意向或是好的建议,这是尊重对方、维护彼此长久关系、锻炼自己沟通能力的机会,而不是仅仅为了做成这一单的业务。如果被拒绝,也是能够进一步明确他的具体意向,未来可以更精准地服务好对方。

如果恰好因缘具足,事情非常顺利,也是修感恩、修谦卑的好时候。我们也能想到,这是各方因缘和合而成的结果,包含了许多人给予的努力、支持,才得以促成,并非自己一人之功。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从哭与不哭、发不发脾气,就能看出来你

宣化上人:从哭与不哭、发不发脾气,就能看出来你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一日开示宣化上人我们学佛,学了千经万典,三藏十二部,无论学多久,首先要把情感控制住。所谓控制情感就是持戒律,你若持戒律,就不会哭;不持戒律的人,就...

往生后肉体还活得好好的,有此事吗?

往生后肉体还活得好好的,有此事吗?

问:一位出家师,他在寺院时修得还是很好,后来回家在居士家里修。可是他的神识在外面流浪,不能回到自己体内,来求我给他超度诵经。一部《弥陀经》没有诵完,佛来接引往生西...

强烈推荐求好姻缘的原理与方法,附《求夫疏》与《

强烈推荐求好姻缘的原理与方法,附《求夫疏》与《

  求姻缘的原理与方法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好的姻缘总让人向往。然而似乎只有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很多人苦苦追寻,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谓“男...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C 10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C 10

1064经重点简述提婆达多贪图供养之弊病。在关提婆达多其人其事,各种资料记载得很多,并且很全面。台湾佛光山的《普门学报》第十期曾经刊登了一篇《提婆达多之研究》...

呷绒多吉上师:光靠布施的功德也得不到人身

呷绒多吉上师:光靠布施的功德也得不到人身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5)&...

净空法师: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

净空法师: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

放下见惑,见里头五大类,第一类「身见」,真正知道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自私自利放下了。要知道,无量无边的罪业从哪里生起?就从自私自利生起。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