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生命中的“嫉妒苦”

心律法师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田忌赛马”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谋士孙膑,相传就是因为庞涓嫉妒他的才学,屡屡设计陷害,不仅使孙膑沦为阶下囚,还被砍去了双脚,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最后,庞涓还是被得知真相的孙膑战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被塑造成一个嫉妒的典型。他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一再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总被诸葛亮识破他的计谋并将计就计,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演绎出了三气周瑜的故事,最终以被气死而告终。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而是采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行取卑劣手段;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他们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嫉妒的人是那么的可悲,"心灵的疾病"会扩散到身体各处,引起躯体上的不良反应,七病八疾不请自到,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对他人幸福的一种不满,仇恨,甚至破坏的心理。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他人的容貌、聪明、才智,乃至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都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
 
所以人们常说嫉妒害己又害人。从自身来讲,嫉妒伤身,嫉妒使人把时光用在阻碍和限制别人身上,而不是潜心于自我的开发。就他人而言,嫉妒者的流言、恶语、陷害、阻挠、拆台、造谣等,往往对被嫉妒者造成恶劣的后果。就比如庞涓对孙膑的陷害、周瑜对诸葛亮的用计,乃至童话故事中王后对白雪公主的陷害,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已结束。

嫉妒当然不仅仅只存在于小说、故事、历史中,更存在于当今社会,尤其在职场打拼中。当竞争对手超过自己时,自己难免会因嫉妒而不择手段,殊不知同时自己也可能是他人深深妒嫉的对象。

心律开示:有副对联,叫做“欲无后悔须律已,各有前程莫妒人”。好嫉妒的人若能经常诵读此联,不断的反省自己,把时间、精力用在改善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的素养、能力上,自然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点我:

相关文章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

宣化上人:持戒修定生智慧

宣化上人:持戒修定生智慧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

《感应篇直讲》:友悌

《感应篇直讲》:友悌

友悌。兄去爱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连足也痛,足病连手也痛。今人兄弟不睦,若内有一个贤明,甘自吃亏,就...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38、代人受刑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

小沙弥“三进三退”因何心生惭愧?

小沙弥“三进三退”因何心生惭愧?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

放生愈疾:19、万生保友项天瑞《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9、万生保友项天瑞《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19、万生保友项天瑞  浙鹾商项天瑞,字友清。其家有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