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2

南怀瑾 : 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2

这个欲界的投生,欲界就是男女两性、性的问题,这个世界所以叫欲界。这个欲界里头男女两性的生人,这个精虫、卵藏的结合。这精虫碰到卵藏不一定生人,一定要中阴身的第八阿赖耶识中阴力量加入,所以叫做三元和合而成胎。当然你们现在要问了,那试管婴儿呢?也要三元和合,人工怀孕也要三元和合。不过不同,那第三元中阴如何加入不同,那么三元和合而成胎的。所以这个欲界之间的世界这个生命这个中阴啊,它到处乱跑。所以我们大家中国人都读过一本四书《大学》,“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曾子,孔子的学生,决不迷信,讲的话是真的。我们不要以为暗室不敢亏心,你一个人躲在任何一个地方,做任何的事情,你以为没有人看见呀?他说十只眼睛看着你、十个手指着你。没有错,岂止十只喔?我们任何一个动作,旁边都是中阴身看着我们。所以男女两个人偷偷摸摸在那里做性的行为,旁边买票参观的不晓得有多少!真的啊!

他有缘的就来入胎了,告诉你,就是那么一件事噢。当然信不信在你了,讲不讲在我。不然你去求证去,等自己变中阴身的时候,如果求证到记得打一个电话告诉我,说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那个时候,中阴身无远不隔,到处都来。但是无缘不相干。告诉你虽然中阴那么多,这个人无缘哪,譬如男女二人,或者一个公狗母狗,它无缘的话,中间无缘,一辈子也没有人缘、没有善缘、没有结什么缘,它一辈子不要还帐的呀,那个中阴也进不来、也看不见他们了。

所以呀,我经常告诉你们,杭州城隍庙,前面那副对子,完全做对了。不但文学好而且对的:

“夫妇是前缘”,说夫妻是前生的缘;“善缘恶缘”,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无缘不合”,有缘的两个人才变成夫妻。两夫妻恩爱一辈子,白头偕老,是善缘,还报,不晓得你欠她、她欠你,搞不清楚了。那个吵架一辈子的、结果还动刀动枪,那是恶缘,只有变成你的亲人,天天折磨你,才把这个帐还得快。这是恶缘,缘尽就散了。所以“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儿子女儿前生欠的账,该还的;“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欠的账就要来讨账,十个月把你肚子里串一个西瓜,这个十个月的西瓜,抓一个洋鼓啊,背了十个月打洋鼓啊,或者军乐队打洋鼓,很麻烦;然后十个月完了,还来招呼一二十年,唉呀我的妈!这个日子不好过啊!欠的帐啊非还不可。所以“儿女原宿债,欠债还债”,一边是欠的,一边是还的,来讨的;“有债方来”,哈,如果我没有账,他不来。所以啊,中阴入胎是这样一个道理。

这是讲人中,人中的中阴入胎的时候,(这是根据佛经,你们不要多心,我有经典告诉你们的。不是我说,佛说的,不然你们听了你们就好难受。)中阴一来,当男女两个在性行为的时候,这个中阴该变成你的关系人,或者变成儿女,有缘的来的时候,他老远是看到这两个人很亲爱,就磁铁吸引一样就过来了,中间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的,你知道吗?“因缘会遇时”,一过来的时候,他先看到有两个男女,一靠拢来的时候,没有看到人了,只看到两个生殖器,这个时候一念之间,譬如说忽然对这个男性特别有一种爱好,马上入胎变女性;假设这个时候,一念之间对女性有一种爱的心理,变男性了。所以你晓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讲,女孩子特别对父亲是特别一番感情,男孩子对母亲……他也懂了一点点,可是到底不清楚。所以女孩子多半(不是全体)对父亲好一点;男孩子多半(不是全体)对母亲好。多半,不是全体,这个因缘错综复杂。有些不是来还善帐的,那个儿女是冤家来的;那没有办法害你,只好变你儿女,或者变你的父亲、变你的兄弟姊妹把你气得、整得、害死你,那还得最快了,那个受报最厉害。因为别人报你你还可以躲啊;变成你的亲人,你躲都躲不掉,那个痛苦给你受一辈子。但是你要知道,你前生一定把这样重的痛苦给人家受的,才来的,现在变成你的同学,变成你的朋友,看到你都瞪一眼,不瞪一眼他就心里不舒服。不发你的脾气、不好骂你、看到你都:“哼!”这样弄一下给你看。他就这么怪,你说为了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业报!所以修行就在这个地方哦。修行就在这里修行哦。你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对自己——以为光打坐,坐得很好,“哈!我得道了!”一起来看到:“哼!讨厌!”那个打坐干什么用呢?!嘿,那个莲花本来已经长那么大,一下就垮掉了。所以我经常说,有时候莲花台一打一打的回来修到我那里来,就是这个道理呀。修行在心啊!男女入胎是这个样子入胎的。

 

点我:

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感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感恩

当年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瓷的,还有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根本瞧不起那只陶瓷罐,常常数落它。铁罐冲着陶瓷罐说:“你这个陶瓷罐子,你敢碰我吗?”“不敢,铁...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世界上会不会存在另一个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或许,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心理感应,感觉某个人和自己很像,...

【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弥勒佛道场在哪?

【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弥勒佛道场在哪?

弥勒佛是谁?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智力与智慧 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 智力和智慧,...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诸众恭敬遍荣誉,财物量等多闻天.然知世妙无实义,...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因果的问题是佛教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中国上古的典籍中,如《周易》、《尚书》、四书五经等,记载着很多因果的道理。但如果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