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智力与智慧

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

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学有三法: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脑。

智力,是脱离情感而独立发生作用。

智慧,是情感和理智合一的能力。

以智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感情来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件,否则世界上任何的政治制度或教育制度都无法解救、脱离混乱和毁灭的困境,宗教更是如此。
知识与智慧不成正比,知识不等同于智慧。智慧是无法换取的,它不能凭借学识或戒律而获取。智慧无法只在书中寻获,无法加以聚集、背诵、或储存。智慧缘起于自我的舍弃、天性和一颗谦虚的心。

在我们身边高学历低智慧的人还少吗?

上面我们说了,智慧有“上、中、下”三个学习成长的梯次,这是三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此消彼长,循序渐进。

下学用智。用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点上,就可以烧掉一艘船,这是常规思维无法想到的。这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击败罗马侵略者使用的方法。

有智慧的人,总以别人无法想像到的智慧去做好别人更加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智者和常人的区别。

潜修佛学就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学习佛学文化也要用智慧的头脑,或者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开悟”是佛学中经常提到的词。开了悟,就体悟了佛法,就有了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见到许多人说话办事不动脑子。不动脑子,就是没有运用智慧的大脑去观察、体味事物的本源,就是没有用智去学习,去工作。所以我们说,用智去学习佛学和任何一种文化,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便是“下学者”。

中学用心,万事都要用心,心即心灵。用心灵去探究世间万物,“明心见性”也会很方便。

佛学从创立那天起,全部意义都是在研究生命的根本,也就是在研究“心”。佛学为什么要研究心呢?佛学创始人释迦摩尼正是从人的生老病死中,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无常,发愿揭示生命无常的奥秘。从变幻生命的现象中找到生命的本质,从而以身学道艰辛修炼,亲证生命的体,指出生命的本质,变现灭亡都是“心”的作用。 

万法唯心。这便是后学者千百年来想攻克的难题。长久以来,关于“心”的研究,便成了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存在,就使学习佛学文化的全部过程始终发生在知心、见心、用心之间。

用心去学,不但能发现心的本源,还能促进学习智慧的增长,才能达到“上学用神”的境界。

用心去学习,不仅仅是说学习佛学,在知识遍布全球,遍布生活各个领域的时候,用心去学习不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智慧与诀窍。这种学习当然包括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未知的世界去学习。“心”字就像一颗“突突”律动着的一颗心脏,用这颗饱蘸生命全部的“心”去学习,智力一定会成长为无穷的智慧。

上学用神。先说这个“神”字,小篆的“神”字从示,从申。示的上半部分为“二”,“二”古时和“上”通假,下部为三条垂直的线,叫作“上天垂相”也就是“自然现象”。“申”形似三个关口,用一条线贯通。现在我们明白了“神”即:通达明了宇宙自然现象的“人”

“上学用神”就是用“灵妙不测之德者”的灵魂去学习,俘获无上的智慧。

“神”也作精神。一个开启了智慧的人,用无以言状的精神面貌去学习,取得“出神入化”的成绩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上学用神”是学者通过长期的用“心”学习积累后的自然灵性的体现,隐含着道德、学养、心智等多种元素,也意喻着学习的人,要心正、意坚、品学兼优,继而形成“神随物转”通透隽永,信手拈来的贤者的智慧。

在一个浮躁之风吹拂起满天灰尘的时代,不少人睁大眼睛,焦急地觅寻出路,结果反而迷失方向,因为尘埃吹进了双眼。而有些人则耐心地闭目思考,等尘埃落定时,再伺机出动,反而成为时代的主人。时间可以考验意志,也可以滋润情谊。耐心是一种成功机制。耐心等待有时可等来人生成功的时机与运气,在这个等待期间,我们学会掌握“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智”的学习精神,进入佛学修行的法门,将是一件多么欢喜的事情呀。

智力与智慧的距离有多远,唯有“上中下”三学来丈量。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这世间一切的众生,在六道互相轮转,而

宣化上人:这世间一切的众生,在六道互相轮转,而

一切众生在这六道互相轮转,而不休息。为什么?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啊,一读这个文哪,已经应该悚然恐惧...

生气骂人果报很厉害,一定要记住

生气骂人果报很厉害,一定要记住

发一念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

看清一个人,何必揭穿他

看清一个人,何必揭穿他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

【智慧】佛教的智慧是什么意思?

【智慧】佛教的智慧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智慧是什么意思?  智慧,梵语“般若”,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佛教谓超越世俗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也是抉择善恶、决断行为的能力。有了智慧,遇事就知道如何决断、选择。...

姻缘婚姻不好,是福报在折损,那应该怎样忏悔?

姻缘婚姻不好,是福报在折损,那应该怎样忏悔?

如果大家不能正确的解读佛学名词,有会乱解佛法。就像佛教讲修慧,什么叫做福报?这里的福,不只是金钱,还有子孙,健康,思想,婚姻,幸福等这都可以叫福报。不能把福报和金...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