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G 10

1001经:生命无常而且十分短促,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该做些什么?这是本经所要回答的问题。在本经中,一位天人向佛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冥运持命去,故令人短寿,为老所侵迫,而无救护者。

睹斯老病死,令人大恐怖,唯作诸功德,乐往至乐所。

当生命终结之际,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对死亡都充满了恐惧甚至毛骨悚然。事实上除了一些特殊事例,当人在快临近死亡时,不仅身体上遭受着巨大痛楚,在心理上也濒临崩溃的边缘。故而这位天人感喟道:茫茫的黑夜终究会如期而至,我们的生命将会长久地笼罩于阴霾之中。人类的生命啊,是多么的短促!当衰老乃至死亡迫近之时,我们都会显得那么的弱小而无能为力。生老病死,对于世人来说实在是大大的恐怖。现实的恐怖已无可避免,只有期待来世能生往安乐之邦。唯一的办法便是多做功德,多做好事,为自己多多储备些福德资粮。

若从人乘快乐趣处而言,这位天人的话也不无道理。对于居家学佛人士来说,诚心诚意皈依三宝,并勤持五戒十善,命终后往生人天趣,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对于娑婆世界而言,天堂里肯定比人间快得更滋润一些,不仅寿命长,而且在衣食住行、乐欲享受方面,确实殊胜许多。但是,我们总不能以人天乘为最终目标呀!所以佛陀回答说,这样不行,人天乐趣相对于涅槃之乐,那差距就大了去了!因此佛陀说:

冥运持命去,故令人短寿。为老所侵迫,而无救护者。

观此有余过,令人大恐怖,当断世贪爱,无余涅槃乐!

在这里,佛陀并不是对人天乘的否定,也并非鼓励人们放弃对福德的培植,而是教导我们在培植个人福德之时,不要把目标定位于人天福报,而是要将“无余涅槃”作为我们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对我们而言,三界之内无有最殊胜、最究竟的安乐,只有无余涅槃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贪沉于物欲享受,还是一个“爱”字未曾了断缘故。所以佛陀说“当断世贪爱”,可以说已经把我们的病源剖析得非常直白。至于我们愿不愿彻底治愈这个病根,就看各人的决心和毅力了。(7.31.)

点我:

相关文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两世因贪爱美色而险丧命

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两世因贪爱美色而险丧命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豪富贵族长者,家中七宝盈溢。长者妻子产下一位男孩,相貌端正庄严,世间少有。长者夫妇非常高兴,于是请来相师为其占卜吉凶,相师占卜后告诉长者夫妇:...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这类事件的外在表现,有人忽然人格转变,作已死的某人之语,说已死者的事,往往有证据可验:当事者或与死者无关甚至不相识,而能说出死者家...

雪漠:洞悉生命和觉悟的本质

雪漠:洞悉生命和觉悟的本质

洞悉生命和觉悟的本质 现在,有一些人为了“解脱”而不断换工作,但每跳到一个单位,总有不同的原因让他们不快乐,于是他们把跳槽叫做“从一个火坑跳进另外一个火坑”...

佛教常说的【六道】是哪六道?佛教六道是什么?

佛教常说的【六道】是哪六道?佛教六道是什么?

六道(佛教解释)  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

这个时代在家修行、在家弘法比出家方便

这个时代在家修行、在家弘法比出家方便

你要是真干的话,你就得在家干你出家干,你的障碍就多了恭录自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回(第五十集)▼昨天有个居士晚上来看我的时候,告诉我他想出家,我劝他别出家。他说他要发...

清音居士:癌症晚期万般无奈,放下诸缘预知时至

清音居士:癌症晚期万般无奈,放下诸缘预知时至

2006年阴历五月初五晚5:55,我五十九岁的父亲在我和弟妹的念佛声中安详往生。父亲在命终前一个月才肯念佛,中间又反复怀疑,或而暂信旋又不信,却终感得预知时至,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