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师: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正如法师法语

01、生命平等、至高无上、无限尊贵,不论形体。
02、生命是成佛根本,没有生命也就无佛可成。
03、迷时,生命形体各别;悟时,生命形体则同。
04、众生形体虽别,但求生惧死心同。
05、人成败荣辱遭遇不同,但烦恼痛苦总是相随,只是烦恼的事不同而已。
06、生命中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07、生命中有追求,就必然有痛苦;生命中无追求,就必然很沮丧。只有超越追求,乃可远离苦恼。
08、生命从因缘聚会中诞生,也必在因缘分解中逝去。
09、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10、有生必有死,死是生开始。生的开始,也是老的开始,也是死的开始。
11、生时不必喜,老死不必惧;生死皆超然,不怕阎罗王。
12、人们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认为这是很消极的说法。积极的说法是,生命还有来生。更积极的说法是,生命的来生还可以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未来更高品质的生命。生命充满希望。
13、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从生到死的这一期生命,是我们漫漫生命长河中的一个小段。生命来自无始,已经历无量无数次生死而至今生,她还将无终、永恒地活着。佛教是这么认为。
14、成佛只是生命中佛性的显现而己,生命品质的升华而已,那时可以各种生命形体,普度众生。
15、人坏事败露,或苦恼超过他的承受极限,他便失去生存的意义,苟且活着也是十分痛苦。所以诸恶莫作,所以不要太过争吵,是生命快乐和健康的保障。
16、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忽略了这个生命的宝贵。
17、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以生命为代价。简单讲,就是用生命换活命。众生活着的代价是昂贵不菲的。
18、生命,对富贵者来说,是短暂的;对贫苦人来说,是漫长的。
19、生命最怕死,逼急不要命。
20、只要真理真,死也不畏惧。
21、宁学智慧活一日,不要无知长百年。
22、生命是公平的,所受形体及品质完全是自作自受。通过自身努力改造,可以改变未来生命形体及品质。
23、生须祝庆,不必铺张;死虽悲伤,节哀丧俭。生要庆祝,行善修福;死若追悼,斋戒利生。生而无生,莫要激动;死亦不灭,何太悲伤?
24、生命工程需要改造,改造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的过程,改造圆满就是佛。
25、诸罪之中,自杀罪最。
26、珍惜身体,善待生命,已是利济众生,获无量福德果报。因为形体中有无数众生。

点我:

相关文章

如何做才能维持好姻缘呢?

如何做才能维持好姻缘呢?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结为夫妻,成立家庭,负起了生儿育女、抚养教导之责,这是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共同选择。有些夫妻十分幸运,彼此一见...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

海涛法师:一个人要快乐,那你必须能够让自己无分

海涛法师:一个人要快乐,那你必须能够让自己无分

我想大乘佛教它可能就要我们经常有这种热忱,想要接触对方。就像各位你家里养小狗, 当你回家了,走来了,它早就在外面摇尾巴了,对不对,主人回来了,它要扑在你身上,希望...

佛说人临终时会出现的投生六道现象

佛说人临终时会出现的投生六道现象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

道证法师:不愿持戒,就是不愿放下和西方不合的行

道证法师:不愿持戒,就是不愿放下和西方不合的行

“愿意往生西方”这个“愿”,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往生,这样是不是对娑婆世界的种种都要放下,我们说直接一点,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往生那一刹那,是不是世间的一切都要放掉...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如果你欢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你做这十种善事,就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使君但行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