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师: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正如法师法语

01、生命平等、至高无上、无限尊贵,不论形体。
02、生命是成佛根本,没有生命也就无佛可成。
03、迷时,生命形体各别;悟时,生命形体则同。
04、众生形体虽别,但求生惧死心同。
05、人成败荣辱遭遇不同,但烦恼痛苦总是相随,只是烦恼的事不同而已。
06、生命中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07、生命中有追求,就必然有痛苦;生命中无追求,就必然很沮丧。只有超越追求,乃可远离苦恼。
08、生命从因缘聚会中诞生,也必在因缘分解中逝去。
09、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10、有生必有死,死是生开始。生的开始,也是老的开始,也是死的开始。
11、生时不必喜,老死不必惧;生死皆超然,不怕阎罗王。
12、人们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认为这是很消极的说法。积极的说法是,生命还有来生。更积极的说法是,生命的来生还可以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未来更高品质的生命。生命充满希望。
13、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从生到死的这一期生命,是我们漫漫生命长河中的一个小段。生命来自无始,已经历无量无数次生死而至今生,她还将无终、永恒地活着。佛教是这么认为。
14、成佛只是生命中佛性的显现而己,生命品质的升华而已,那时可以各种生命形体,普度众生。
15、人坏事败露,或苦恼超过他的承受极限,他便失去生存的意义,苟且活着也是十分痛苦。所以诸恶莫作,所以不要太过争吵,是生命快乐和健康的保障。
16、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忽略了这个生命的宝贵。
17、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以生命为代价。简单讲,就是用生命换活命。众生活着的代价是昂贵不菲的。
18、生命,对富贵者来说,是短暂的;对贫苦人来说,是漫长的。
19、生命最怕死,逼急不要命。
20、只要真理真,死也不畏惧。
21、宁学智慧活一日,不要无知长百年。
22、生命是公平的,所受形体及品质完全是自作自受。通过自身努力改造,可以改变未来生命形体及品质。
23、生须祝庆,不必铺张;死虽悲伤,节哀丧俭。生要庆祝,行善修福;死若追悼,斋戒利生。生而无生,莫要激动;死亦不灭,何太悲伤?
24、生命工程需要改造,改造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的过程,改造圆满就是佛。
25、诸罪之中,自杀罪最。
26、珍惜身体,善待生命,已是利济众生,获无量福德果报。因为形体中有无数众生。

点我:

相关文章

【觉悟】什么是觉悟?佛教的觉悟是什么意思?

【觉悟】什么是觉悟?佛教的觉悟是什么意思?

觉悟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觉悟,即开悟智慧,也就是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不为迷茫,非常自在、笃定、镇定、有方向感、开启真智。谓领悟佛教的真理,以此指开悟的人,与执迷不悟者相反。觉悟是智...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非常敬重的祖母突然过世,国王送其出城火化、供养舍利后,衣服垢弊、披头散发地来到精舍,顶礼佛陀。  佛陀问道:‘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何衣服垢弊、...

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

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郊外的一处山中,脚被飞来的碎石片刺伤流血,引起生理上极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续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体的痛苦,不起烦恼。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恒河下游北岸的跋...

海涛法师:发恶誓的果报

海涛法师:发恶誓的果报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比丘尼们叙述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  「我过去曾经有一世是一位有钱人的太太,生活过得幸福美满,美中不足的是我不能生育。后...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A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A 11

漫说《杂阿含》(四十四)  (卷四十四) 1178经:本经重点内容:婆罗门尼失六子而伤心欲绝,后遇佛陀说法而悟出人生无常,遂从此不再忧愁,并感动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