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五浊凡夫,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开示:五浊凡夫,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底下我们来看第十三段文,第十三段文仍然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法语: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这一段话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九品的往生,只是遇到的因缘不同,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九品之中,都是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所以不管往生报土或化土,不管往生九品的哪一品,都是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往生的。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请问大家:善导大师的话你要不要相信?你要相信。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一位了不起的祖师大德,善导大师的话,等于是阿弥陀佛开示的,你不相信不行的。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尤其《观经四帖疏》,是对《观经》的注解。我们第十八愿的行者,特别要把这一部《观经四帖疏》,好好的探讨研究,了解往生清净报土的道理。

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三辈指的就是《观经》的第十四观上辈观,第十五观中辈观,第十六观下辈观。上的意思是指定善,下的意思是指散善。因为《观经》十六观,有定善有散善,第一观到第十三观是定善,第十四观到第十六观是散善。所以善导大师才说,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不论是上品上生,或直到下品下生,都是五浊的凡夫往生的,把诸师的错误认为纠正过来。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九品的往生都是凡夫去往生的,只是遇到的因缘有所不同,产生了九品的差别,什么样的不同?底下就说明出来。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这三类的人是平生遇到了大乘佛法的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中品三人就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这三种人是平生遇到小乘佛法的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下品三人就是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三类人是在平生遇到恶缘的凡夫,所以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

「以恶业故临终藉善」,因为平生所造的是恶业,但是临终遇到了善缘,这个善缘就是遇到了善知识,为说净土教法教令念佛。所以临终遇到善人教导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重不重要?太重要了。对下品三人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不要说下品三人,一个平生有学习佛法念佛的人,临终遇到善知识开示助念,非常的重要。平生也是一样,平生遇到真正净土的善知识,鼓励你念佛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重要。

诸位菩萨,经典里头记载,阿难曾经问释迦牟尼佛,善知识是成佛的一半功德,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回答,不是,善知识不是成佛的一半功德,善知识是成佛的全部功德。所以平生跟临终,遇到善知识很重要。善知识就是协助你、帮助你,引导你念佛迈向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说佛法世间法也是一样,遇到一个你生命中的贵人,很重要。

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好,可是有一阵子,当他事业还没有很成功的时候,是非常的失意,一个人躲在餐厅的某一个角落,在喝闷酒。这时候来了一个人,这一个人跟他虽然不认识,但是一个善心的人士,见到餐厅的角落躲着一个人,在那边喝闷酒,愁眉苦脸的,所以他就主动的过去,跟他打招呼。问他:先生,可能你遭遇到许多的苦难,没办法解决,要不然怎么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愁眉苦脸喝闷酒。这一位企业家,他非常的垂头丧气说:不要问了,告诉你也没有用。我的事业发生很大的问题,我想任何人都帮忙不了,这问题很严重。这一位善心人士懂得激励别人、鼓励别人,人难免会因为工作、家庭、事业,会有低潮的时候对不对?没有人一生是平步青云的。所以这一个企业家这样垂头丧气,讲了这一些话之后,这个善心人士,知道这时候讲太多的话,可能对他的鼓励也很有限,他说:能不能请你跟我到一个地方去。这一位企业家就跟着善心人士,走出餐厅来到一个地方,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坟墓。到坟墓来,这个善心人士跟这个企业家,讲了一句非常有效的话,你看他们每一个人都躺在地上,你还站在这里,你还没有躺下去。只有躺下去的人是没有问题的,只要现在站着的人,都一定有问题。讲得好不好?讲得太好了。所以你们每个人都有问题,因为你们还没有躺下去。而且这善心人士,最后讲一句非常有激励的话,师父常在教导大家,讲话是一门艺术,要经常讲好话,讲激励人的话,让人家光明,让人家希望,让人家欢乐,让人家开怀。这个善心人士跟这个企业家讲:只要还没有躺下来,就一定有希望。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所以你现在有无穷的希望,你现在遇到了南无阿弥陀佛,将来你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现在遇到了念佛法门,乘佛愿力乃得往生,乘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而言,人生充满了无穷的希望,对不对?未来的光明等着我们迈向人生其他大大小小,每个人都有问题,那一些不是问题,躺下去的人才没有问题,只要还没有躺下去的人,都有问题。能够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问题都是其次,不重要的对不对?对。

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宏圆法师:什么是我们的财富?

宏圆法师:什么是我们的财富?

我们的正能量就是我们的财富,当你在顺境、逆境当中你都能站的起来,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摘自宏圆法师《心经》讲义 ...

黄柏霖:姑姑往生开启助念因缘

黄柏霖:姑姑往生开启助念因缘

那么有些人就说了,尤其是台湾的习俗,台湾的习俗说,狗牠的眼睛,特别的有这种敏感性,牠能看到幽冥界的众生。这个在台湾的习俗里面就是说,假如这些狗,如果看到幽冥界的众...

黄念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黄念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吃;又看到有老人,有病...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因此,现在就要尽快解决自己心上的问题,不要让爱执再加深了。如果不去对治,爱执必定会在心里不断的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情愈来愈厚,愈来愈浓。在你心里,家人的感情成为最...

一个真实的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宽容

一个真实的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宽容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

净空法师:不必祈求,感恩、爱心,它自然就通了

净空法师:不必祈求,感恩、爱心,它自然就通了

再推广,推广到环境,真的跟佛法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影响外面的环境。他们也举了一个例子,这些外国古老族群里面的祈祷,干旱的时候求雨,看这一个人在野外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