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清净心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一位贫穷的农夫住在城郊祇陀园附近。农夫每天都是一大早准备好种田的工具,起来到田地里干活。每到中午,因为田地离家有一段距离,因此他的妻子便把午饭送到田里,两人一起吃。

  他们经常见到佛陀及僧众们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来回的情景。每次农夫看到时,内心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并赞叹不已:“不可思议!佛陀是这么庄严,僧众是这么多,个个威仪具足!”

  有一次,农夫夫妇互相说:“我们今生这么贫穷,前世肯定没造什么善业,若再不供养布施,来世我们会更可怜,怎么办好呢?”

  想了想,农夫对妻子说:“贤妻,我们家中有没有可以作为布施供养的物品呢?”

  妻子说:“家里没有什么供品,但供养不在于多少,只要以清净心,即使对世尊作个小小的供养,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为了今世与来世不再这么穷,我们应该好好地供养世尊。”农夫高兴地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妻子就回去准备家中最精美的饮食,预备明天早上供养世尊。

  夫妇俩第二天早上将准备好的供品拿到田里去,在那儿恭候佛陀前来应供。

  这时,世尊观察到教化农夫的机缘已经成熟,便着衣持钵前来化缘。

  农夫夫妇看见世尊远远地走来,马上高兴地跑去迎请世尊,并祈求:“世尊能不能接受我们的供养呢?”世尊默许,他们随即请世尊入座,亲手供养甘美的饮食。供养圆满后,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为他们传法,就回祇陀园了。

  夫妇俩接着就在田里发愿:“以供养世尊的善根,希望我们从今以后不再受贫穷之苦,并希望我们的田地庄稼全变成黄金。”

  刚发完愿,其清净心供养的功德力与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竟使得农夫的田地庄稼真的全变成了黄金。夫妻两人看到了,高兴得不得了,反而不知该怎么办。

  此时,贤慧的妻子对农夫说:“田地变成黄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征求萨迦国王的允许,否则,我们不一定能享受到这些黄金。你先去王宫禀告国王,并献给国王一块黄金,这样比较好。”于是,农夫到王宫中,告诉国王有关田地变黄金的事。

  起初,国王不太相信,在农夫的建议下,勉强派了一个人去勘察,但国王派去的人,只看到普通的田地,怎么瞧也看不到黄金,就回去禀告国王。

  “国王陛下,请您亲自看一下,我们的田地真的变成黄金了。”农夫又祈求说。

  国王想了想,就问农夫:“你是造了很大福报呢?还是遇到很殊胜的福田呢?”

  农夫回答:“我是遇到很殊胜的福田。”国王才觉得可信,就随农夫到田里。

  国王亲自到田里观察,土地变黄金果然是真的。农夫马上献给国王一块,国王仔细地看了看,觉得很稀奇,就问农夫:“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你得到这样的福报?”

  “是中午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并至诚发愿后才得到的。”农夫照实回答。

  萨迦国王听后,告诉农夫:“不必担心,这是你们自己供养发愿的功德力,所得到的福报,你们可以享用。不过,我希望你能广行供养与布施,这个很重要!”

  农夫心想:“国王所说的,颇有道理。现在的富裕全是世尊加持而来的,我应该报佛恩上供下施。”

  于是,农夫在三个月中,以饮食及许多物品供养佛陀及比丘僧,世尊也为他说法。闻法后,农夫以智能摧毁萨迦耶见,证得了预流果位。后来,他在世尊前出家,守持清净的比丘戒,勇猛精进,最后,摧毁三界烦恼,成为阿罗汉。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农夫的田地变成黄金?又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他能在佛前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呢?希望世尊为我们开示,我们都想知道。”

  世尊告诉他们:“这是他前世和今世两种因缘所成。过去生的因缘是,贤劫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时,他是一位婆罗门的儿子,长大后出家,临死前他发了一个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希望在释迦佛的教法下我未来能令佛欢喜,出家证得阿罗汉果。’现在,由于他往昔的愿力已经成熟的缘故,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

  现在的因缘则是,他作农夫时,每次见到我内心就充满无限喜悦,并以清净心供养我。以他清净心供养的功德力,以及我的加持力,使他的田地变成黄金。”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牛的复仇

海涛法师:牛的复仇

  毗舍离是舍卫城中一位很有智慧的妇人,当时波斯匿王对她十分钦佩,特别光荣表扬她,并且认她为干妹妹。  有一年,毗舍离怀孕了,等到足月临盆时,竟然接连生出三十二个和鹅蛋一样的肉球。家人以为发生了怪...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

  佛陀常常对弟子们说示涅槃寂灭的快乐。有一次,有五百外道向佛陀问难:「佛陀!你现在有没有涅槃?」  「没有。」佛陀回答。  「你既然没有涅槃,为什么常常说涅槃之乐,你又怎么知道涅槃的境界是快乐的呢?...

佛陀亲口开示,对照一下你是哪种根器?

佛陀亲口开示,对照一下你是哪种根器?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供养独觉发大愿,出生富贵证不还

供养独觉发大愿,出生富贵证不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最快乐的行持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