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最后一位比丘则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惊怖。”四位比丘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不休,始终得不到答案。

  佛陀藉此因缘,适时前去关心。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色身,所有饥渴、寒热、嗔恚、惊怖及色欲等灾祸,都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患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中茍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所以,想要脱离世间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槃境界。”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乃获大安。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接着,佛陀对四位比丘说:“久远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时,总有鸽子、乌鸦、毒蛇和鹿围绕身旁,这让它们感到安稳。鸟兽们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回到比丘身边。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互相讨论:‘世间之苦,何者最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时,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宁,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我们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丧失性命。’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就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会不保。’毒蛇认为:‘嗔恚最苦。当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杀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鹿则表示:‘惊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间游走时,心中总是怀忧恐惧,害怕被猎人或豺狼捕捉。只要听闻一点儿声响,就会惊慌地逃向岸边或躲到坑洞之中。奔逃时,即使是母子亲眷,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惊怖是最苦的事。’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它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拥有这个色身,我们就是因为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与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欲望想念,不贪著四大的享乐,就是要斩断痛苦的根源,达到涅槃的境界。涅槃即是心念寂灭,没有形相,不受色身的束缚,这才是最大的安乐。’四只鸟兽听了比丘的解说后,便心开意解。”

  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是抱持错误的见解呢?”四位比丘感到十分惭愧,志心忏悔,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众生为了满足四大假合的色身,竭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追求虚妄不实的感受,不仅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更因造作种种恶业,而迷失于苦海当中,不得出离。所以想要得到究竟的安乐,而不沦为物欲下的奴隶,唯有收摄六根,勤修善道,不逐物流转,才能找回真心,最后必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拜忏】-佛教中的拜忏怎么拜

【拜忏】-佛教中的拜忏怎么拜

拜忏  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誓愿未来永不重做...

叫花子见佛祖

叫花子见佛祖

  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来的理所当然,拥有的前提你必须先付出。  1  前有一个叫花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一点米。  一...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曾经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印度文化圈和中国...

生根活佛:打坐时的10个禁忌

生根活佛:打坐时的10个禁忌

“打坐”不仅仅是佛家禅修时的一种坐法,目前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养生健身方法,甚至连国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有些同修在练习打坐之前,能够先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打坐方面的...

《净土圣贤录》中往生者临终留下的偈子摘录

《净土圣贤录》中往生者临终留下的偈子摘录

  (1)人身难得今已得,佛道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2)玎玎珰珰,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3)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有一年夏天,一个修行僧和一位婆罗门在同一座山里隐居修道。  一天,修行僧问婆罗门:「你这样辛苦修业,为的是什么呢?」  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答:「告诉你吧!我苦修的目的是想来世投身当国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