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作为大乘的佛弟子,每天应该尽量维持三

第一、礼敬诸佛:透过虔诚地礼拜,培养我们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与信心;

第二、称赞如来:藉由语业的赞叹,以使我们能够时常地忆念佛德,惕励修行;

第三、广修供养:透过供养,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贪欲烦恼,并累积广大的菩提资粮,速证无上正等正觉。

修学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转化」─将不净转为清净、将凡心转为佛心。

念佛,就是要将我们的音声转成佛音;将我们的双眼转为佛眼;将我们的双手转成佛手;将我们的凡心转为如来心。佛是最为圆满的大觉者,我们则是有许多缺点、烦恼、不圆满的凡夫众生。所以我们要懂得忏悔─ 对自己要保持惭愧心,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圆满;佛陀也是由薄地凡夫,渐渐修行而圆满佛果。因此,我们要时常祈求佛陀加持、相信自己,这是修行中首要的行持。

找回内在的佛,透过观想的练习与修持,能够使我们转换不净的心态,甚至成功地改善外境。

金刚乘的修行,经常运用观想来训练修行者,以使修行者的身心,能够转化为佛身与佛智;这是一项心灵工程,藉由这样的修持,我们将能开启心灵的宝塔之门。

支配生命的力量,就是佛陀所讲的「业力」;业就是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思想、语言与身体行为,这些行为所造成的一股力量,就称为业力。

观自在菩萨的「观」字,并不是指以肉眼观看的意思,而是指以内在的智慧之眼,来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

我们修行也就是要学习检视自己,以智慧之眼向内观照,精进、踏实地向佛学习。

口中说着要改掉恶习,却依然故我的人,就像已洗浴过的大象,却又以泥巴将身体弄脏,如此反覆,身心将永远无法清净。

八正道中的「正思惟」,就是指不贪、不瞋、不害众生,我们要有如此的意志、决心与自律;才能再产生「正语」、「正业」与「正命」等,八正道中所要求的正确生活态度。

有了正确的生活态度,我们的心智与人品才会有所成长。业力就是我们的生命基因,这些基因将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检视每个当下,才能渐渐走向光明乃至涅槃。

真心地改过与忏悔,不论是身体上或观念上,都要身心力行实践,不再重复错误!我们要有这样的魄力。

佛法就是在大家互相研讨、讲说当中,慢慢地传播开来。例如一个家庭、父亲将佛法心得分享予妻子;母亲又将佛陀的法音教导予子女。如此一个小小的家庭,就将佛陀的教导不断地熏习,也让子女养成完美的人格。

这样的学习与传递,就是转动法轮的一种表现!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在战场上战胜了千百万亿的军队,还不如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国王!因为此人征服了自己心中的欲望,征服了内心的烦恼魔。

皈依三宝实际是皈依谁?就是皈依自己的本来面目。皈依,是皈依内在最真实、纯粹的一面:觉性、大悲与柔软心。我们皈依是反观自己、发展人格、提升自我,而不是单指皈依外在的三宝;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我们藉由外在的佛,找回内在的佛,这才是皈依的真义。

 

点我:

相关文章

金易明教授:以世博为契机 展佛教之魅力

金易明教授:以世博为契机 展佛教之魅力

以世博为契机  展佛教之魅力 上海市佛教协会  金易明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曾经呼唤世界的和平,凝聚人类的力量! 上海世博会的盛会,必将憧憬...

蔡礼旭老师:信守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信守的智慧

信守的智慧蔡礼旭老师道德、学问要学、道、立、权,要懂得在运用当中能权变,达到人情练达。刚刚讲到孝、悌、忠,像信,在《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大信不约”。真正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殊大威德金刚中阴解脱祈请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殊大威德金刚中阴解脱祈请

佛经上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人与人之间,是靠着缘分维持的,我们要改善命运,就要改善人际关系、和别人建立融洽的关系。那么,广结善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施食】-施食是什么意思

【施食】-施食是什么意思

施食(佛教解释)  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  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是《佛说施饿鬼...

心律法师: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心律法师: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

灵山居士: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灵山居士: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灵山居士/文 有一个人,他在妻子睡着的时候悄悄离开,她的妻子刚生育不久,非常贤惠,热衷慈善事业,他的儿子还在襁褓中,他不顾年迈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