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乞食,没想到在城门中被一头刚生产的母牛触抵而死。牛主人认为这只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惧,便将牛转卖给他人。买主牵着母牛到河边喝水时,却被母牛从背后以角攻击致死。买主的儿子非常气愤,立刻将母牛杀了,并把牛肉拿到市场上卖。当时,有一位乡下人非常喜欢吃牛头,便买了牛头并用扁担担回家。在离家约一里多的路上,他把牛头挂在树枝上,坐在树下休息。过了一会儿,牛头因绳子忽然断裂而落下,牛角正好刺入乡下人的头中,此人当场死亡。

  听到这头母牛一日之间连杀三人的消息,与弗加沙王非常友好的瓶沙王感到十分奇异,便带领群臣来到佛前,恭敬顶礼后请示:“世尊,有一头母牛,一天当中连杀三人,是什么样的因缘,而有如此的果报?请佛慈悲开示。”

  佛告诉瓶沙王说:“罪报有其原因,并非只是今生所看到的结果。”瓶沙王至诚祈请佛陀开示其因。

  于是佛陀娓娓道来:“过去世时,有三个商人一同到他国经商。有一次,寄住在一位独自居住的老妇家中。寄宿本应付食宿费,但这三个商人见老妇无人照应,便存心赖帐,于是趁其外出时离开。老妇回家后发现商人们不在,便去询问邻居,才知他们已偷偷离去。老妇心有不甘,非常气愤地追了出去,直到精疲力竭,才追到这三个偷跑的商人。老妇生气地责备他们,并要求商人偿付食宿费。但是,这三人不但不肯认帐,反而还说:‘你这贪心的老妇,我们已付过帐,你怎么还来讨钱?’说完,便对老妇又打又骂。老妇势单力孤,既心有不甘又莫可奈何,于是诅咒商人们:‘我只是一个穷困无依的老人家,你们竟然忍心欺负、打骂我!我老了,也没有力气向你们讨回公道,但你们加诸于我身上的种种恶行,我绝对不会原谅。我发誓,下辈子只要再相遇,一定会杀了你们,即使你们已修行成道,也要取你们的性命,才肯罢休。’”

  佛陀告诉瓶沙王:“当时那位孤独无依的老妇,就是现在这头母牛。而那三位商人,便是被牛触死的弗加沙王等三人。”接着又开示:“以恶劣之言谤骂、污蔑、欺凌他人,怨恨从此而来。若以谦让、恭敬的言语待人,不但不会结下恶缘,也不会产生怨忿。所以说,口出恶言,犹如口含一把利斧,随恶言而出,就会伤人伤己。”瓶沙王及大臣们闻佛所说,皆更加深因果的道理,欢喜奉行佛陀教诲。

  故事来源:《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以失德为耻,以恶行为惧!自心积德,自身善行,自我约束,国泰民安。信仰佛教的人,修行佛法的人,守持戒律的人,必然是行为遵从礼仪和顺的人,遵纪守法热爱人民而有慈善道德的人。

  要佛弟子做到说“正语”,也就是说正直、清净的语言。正语来自不犯口业上“恶口、两舌、妄言、绮语”的过失,也就是不恶言骂詈,不挑拨是非,不说轻浮、不正经、欺诳的语言。因此,口常说善语、正直语,以恭敬、谦让、柔顺他人的言语,作为待人接物上的应对进退,自然能够远离嗔怨,而与人广结善缘。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丁菉(lù)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人非常真诚笃实。平常有客人来拜访时,待人的态度非常礼貌恭敬。别人嘲笑他迂腐不切实际,也不和人计较。平时生活一向节俭,虽是...

供养一把石头为何换来几世富贵?

供养一把石头为何换来几世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为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孩。  当这个小男婴呱呱堕地时,天上突然降下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珊瑚。这七样东西堆满了他家的院子,奇怪的是这些东西只落...

佛教故事:何事最快乐

佛教故事: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彼此谈论着世间万物何者最可爱,最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一位说:“正当春天百花怒放,...

持着感恩的心

持着感恩的心

  佛陀在舍卫国时,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年纪才二十出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连医学也很精深,但是,学得愈多他愈觉得不足,因此并不快乐,他发愿要把天下各种技艺都学会。  这位年轻人就...

愚人喝水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

妄语如秽器

妄语如秽器

  罗睺罗是佛教的第一个沙弥,出家时只有十五、六岁,因此对于佛陀所说的法,还不能完全领受。不过他性情温和、品性端正,唯一的缺点是喜欢说妄语作弄人,譬如佛陀明明不在,当有国王大臣信者来拜访的时候,罗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