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学佛,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内心种种念头,进而加以调整。阻止其中的不良心行,发展其中的正面心行,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正念。 在我们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中,佛是代表正念修习的圆满,这个正念就是觉性。换言之,佛陀已在迷惑中彻底觉醒,圆满开启了生命内在的觉性。皈依佛,就是通过学佛来认识内心,降伏烦恼,达成和佛陀同样的成就。 法是代表了解心灵的智慧,以及发展正念、消除妄念的一门技术,也就是禅修。具备一定正见之后,也会知道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但如何让正念变得强大,让妄念逐步消除,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正确的方法,皈依法,就是依循佛陀所说的教法树立正见,进而根据佛陀讲授的调心之道不断实践,将正见真正落实于心行。 僧是代表清净解脱的品质,尤其是贤圣僧,他们已经沿着佛陀开拓的道路走向解脱,证得涅槃。所谓涅槃,就是完全平息了烦恼妄念,使内在觉性充分开发出来。皈依僧,就是以僧众作为修行的良师和助伴,但并不是要亲近所有僧众,只需依止能够引导我们如法修行的师长即可。 总之,皈依就是选择帮助我们认识内心、开发觉性的信仰对象。这个信仰对象就是三宝,以佛为榜样,以法为指导,以僧为助伴,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我们还要知道,皈依不是寻找一种外在依赖。在究竟意义上,是要认识我们的觉性。所以佛陀在《阿含经》中告诉我们:“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是说解脱要靠自己,但凡夫是充满无明的,所以还要依法。而法是佛陀两千多年前讲述的,这就需要“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否则,我们可能会师心自用,也可能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我们既要依靠外在的三宝,也要知道,修行的重心是在我们内心。 究竟的皈依处,是心灵内在的觉性而非其他。 净土法门:临终助念开示,就是这句话最重要念佛的人,一定要有信心、要放心,临终的时候见到任何的佛菩萨都不可以跟他去,只有见到阿弥陀佛才能跟他走,临终助念开示就是这句...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世界上最大的仇怨,莫过于杀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杀人之父兄,人必杀你的父兄。这样互相残杀,永无止境。就因为杀生太多的缘故,所以果报来... 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游祥洲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页121-135---------------------------------...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了,我的心业还存在,... 佛教徒礼拜供养佛菩萨,与外道有何不同? 答:依据佛教的论点,众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也就是每一位都是未来的佛。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不礼拜佛菩萨?在理论上是可...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