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学佛,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内心种种念头,进而加以调整。阻止其中的不良心行,发展其中的正面心行,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正念。

在我们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中,佛是代表正念修习的圆满,这个正念就是觉性。换言之,佛陀已在迷惑中彻底觉醒,圆满开启了生命内在的觉性。皈依佛,就是通过学佛来认识内心,降伏烦恼,达成和佛陀同样的成就。

法是代表了解心灵的智慧,以及发展正念、消除妄念的一门技术,也就是禅修。具备一定正见之后,也会知道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但如何让正念变得强大,让妄念逐步消除,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正确的方法,皈依法,就是依循佛陀所说的教法树立正见,进而根据佛陀讲授的调心之道不断实践,将正见真正落实于心行。

僧是代表清净解脱的品质,尤其是贤圣僧,他们已经沿着佛陀开拓的道路走向解脱,证得涅槃。所谓涅槃,就是完全平息了烦恼妄念,使内在觉性充分开发出来。皈依僧,就是以僧众作为修行的良师和助伴,但并不是要亲近所有僧众,只需依止能够引导我们如法修行的师长即可。

总之,皈依就是选择帮助我们认识内心、开发觉性的信仰对象。这个信仰对象就是三宝,以佛为榜样,以法为指导,以僧为助伴,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我们还要知道,皈依不是寻找一种外在依赖。在究竟意义上,是要认识我们的觉性。所以佛陀在《阿含经》中告诉我们:“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是说解脱要靠自己,但凡夫是充满无明的,所以还要依法。而法是佛陀两千多年前讲述的,这就需要“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否则,我们可能会师心自用,也可能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我们既要依靠外在的三宝,也要知道,修行的重心是在我们内心。

究竟的皈依处,是心灵内在的觉性而非其他。

点我:

相关文章

法忍法师:出家人的姓氏

法忍法师:出家人的姓氏

出家人的姓氏 第323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中国的出家人都从「释」姓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之中,所有出家人在剃度出家之后,就会冠以「释」姓。至於皈依的在家居士,...

宣化上人:做完晚课时,一定要念这个回向偈

宣化上人:做完晚课时,一定要念这个回向偈

庄严清净诸佛刹海,这就是庄严清净诸佛刹海的一种回向,我们现在也修庄严诸刹海的行门。往昔诸佛所 一切皆承事无量劫修行 严净诸刹海这位佛(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在往昔...

净空法师:如何对治疗癌症

净空法师:如何对治疗癌症

问:「我得了癌症,只剩下三个月到六个月,请师父开示如何安排日子?」法师答:十年前,居士林代林长李木源居士得了癌症,医生告诉他只有三个月。李木源居士知道这个状况,万...

海涛法师:只是一层皮肤

海涛法师:只是一层皮肤

  在佛陀时代,王舍城中有一位美丽无比的妓女,名叫斯蕊玛。斯蕊玛号称当时王舍城的第一美女,几乎整个王舍城的男人都迷恋她,尽管她的身价再怎么高,还是有数不尽的人愿意倾家荡产来亲近她。  有一天,斯蕊...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起无量法藏大悲法  念念生喜庄严法门  而证入难胜地境界   善天色将晚,寂静音海已在菩提场中四处巡走,步子轻慢,没有声音,只是祥光随布闪灿,善财上前顶礼,寂静音海止步,...

诵《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临终瑞相感

诵《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临终瑞相感

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一 独目金刚尼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