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一回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善财来到妙意华门城,城门前一石碑,碑上刻诗云:

  童男童女骨肉亲,手中牵个玉麒麟。

  殷勤来报善财到,弥勒楼前路最亲。

  善财读毕,大为惊讶。不知怎么知道自己要来。这石碑又刻了很久。莫非过去有与我同名的善财吗?正猜疑间,有声音道:“欢迎!欢迎!”善财转过头来,看见一对童男童女,恭恭敬敬地站着道:“我们奉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之命,前来迎接圣者。”善财感到手脚无措,这突如其来的欢迎,更使他不解其中奥秘。也不好细问,只得随从二位走去。

  进了城门,门内又有一对童男童女站立两旁迎接,又跟随善财往里走。走到一所楼房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侍立两旁迎接,善财一到又随同进入楼房。到华堂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迎接。善财细看楼房,庄严华丽,飞檐斗阁,炯炯发光。善财入了华堂,陈设豪华,美观大方,但时现时隐。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并肩坐华堂宝座上。善财急忙上前施礼下拜,抬头一看,不见德生和有德,也不见宝座。只见两边椅凳,排列整齐,欲往上坐,椅凳也不见了。善财站回原处,椅凳照样排列整齐。欲往上坐,又不见了。如此三、四次皆如此。善财心中纳闷,不知是怎么回事?

  善财参拜善知识心诚!没有看见椅子也往空处上坐,却坐在一张软绵绵的椅子上,其他椅凳排列如故。抬头往上看,德生有德,并肩坐宝座上,互相依偎。善财想说明来意,见此亲热神情,竟说不出口。可是不等善财言语,德生童男先开口道:“我在文殊师利童子处就知道你要来,而且知道你今天此时到来,所以派了童男童女们来迎接你。不过这里不是你的住处。”

  善财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在此住呢?”有德童女道:“这是幻境,幻境是虚妄不实的。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你所参拜的善知识也是虚幻的,你学到的那些都是虚幻的。”

  善财大惊:我跋涉千山万水,参拜五十位善知识皆是虚幻,我这些辛苦乃白费力!不!他们才是虚幻的,他们那样形影不离,欲情未断,亲亲热热,那才是虚幻,他们不是善知识者,是魔鬼。

  善财正思念间,未曾开口,有德童女却说道:“你想得很对,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对,我们的童男童女都是一对对形影不离,这就是依他起性呀。法依他而起,男依女而有,女依男而存。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相对相存,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女就没有男,所以说这些相对存在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若执此虚幻为真实,就是遍计执性。执男是真实,或执女是真实,都是执著,这就是遍计所执,虚妄的执著,不正确的执著,离开依他离开遍计二边执著,才能显出真理,各圆成实性,这才是你的住处,可是这圆成实性也是一无所有呀!善财,你也应该有个女伴才对呀。”

  善财满面羞愧,想到:我参访五十个善知识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德生有德真善知识也。德生童子拿出一张纸条给善财说道:“你到海岸国,大庄严园,弥勒菩萨那儿去找住处。”

  善财接过纸条,德生、有德、楼阁等都不见了,只是一片空阔的田野。这时才感到心里一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善财展开纸条,上面写道:

  德生有德两和融,同幻同生意莫穷。

  同住同修成解脱,同悲同智显灵功。

  同缘同想心冥契,同见同知道转通。

  若要一身成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

  善财读罢,领会到了,有为的幻化,无为的真理,感到遍身轻松,内心寂静,智慧广博,象脱胎换骨似的另成一人,欢天喜地地往海岸国去。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给母亲,叁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叁年。他走的速度 当然不快,走叁...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韦驮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韦驮

  韦驮原是福建泉州府洛阳江畔的一个后生。他善良勤快,聪明能干,是当地有名气的能工巧匠。  韦驮住在洛阳江边,看到两岸百姓因没有桥,靠摆渡过岸的困难。有时风急浪大,船翻命丧。韦驮下决心要在江面修座...

比丘头虫身报

比丘头虫身报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本生故事讲的是马王的公案,这个公案选自《六度集经》“施戒忍进”。这个公案在阿含经的《中阿含》、《出曜经》、《佛本行集经》、《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里面也都有。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故事起因:婆罗门献女给...

三分钟,让生命从此不同!

三分钟,让生命从此不同!

 第一个故事: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

真理战胜邪恶

真理战胜邪恶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化,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不良份子,到处恶言中伤佛陀。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和弟子们想要靠托钵获得足够的食物相当困难。于是阿难代表大众向佛陀请命:「佛陀!我们还是离开这儿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