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

我们要明白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自己成为自己的依怙,进而引领众生证得佛果。

所以,我们要期许自己,下决心从最初就依此修行,直到证得菩提之前,永远不要退转。

佛法是智信,而非迷信。所以,佛法的一切善巧方便,终归都是能让众生在解脱之道上,越走越顺畅。

那么,如何能把道路走的清晰,就是需要我们带着正知正见的去认知,佛法修行当中的种种善巧和方便。也能正确理解,“以指指月,指非是月”的意义。

修证佛法也是一个“转依”的过程。一开始众生皆是依“人、语、识、不了义经”趣入佛门,其后转依“法、义、智、了义经”而趋入修证实相。

四依四不依,语出《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亦见于龙树菩萨所造《大智度论》。于释迦摩尼佛欲示现入涅槃時,告诸比丘:“从今日应依四法”。佛弟子从今以后当依此四法修学,依此四法辨明佛门善知识,依此四法鉴别正邪作狮子吼,依此四法乃能正修菩提道与解脫道,亦依此四法鉴別佛陀正法经论。

《大智度论》云: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

「依义」者,义中无争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別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

「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

那么对于最后这一点,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又作何理解呢?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符合胜义、世俗二谛的道理,即是了义;不符合二谛道理的,就称为不了义。

法界实相没有佛与众生之分,没有轮涅之别,这就是究竟胜义。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世俗规律都不存在,但就世俗谛来说,世间万法仍然有其道理。例如,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如梦如幻的因果规律,善恶善报,必须脱离轮回,证得佛果。因此,只要符合二谛的道理,都是我们应该依教奉行的教法。

(2)符合究竟胜义实相,称为了义;不符合究竟实相的善巧说法,属于不了义。这是从最究竟的实相角度来说的。

例如,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对于根器还没有成熟的众生,暂时承认有“我”的存在,这是不了义法:而在二转法轮宣讲的空性,以及三转法轮的光明如来藏,是了义法。不了义法的目的,是根据众生的根器,暂时给予适合的教法,再慢慢引导至更高的见解。

亦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 ……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意思是:所谓“义”者即为佛法第一义空,佛法第一义空为实相。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等皆是在幻中说,皆是梦中事,解脱的是幻中苦、梦中苦。若得真实智慧则一切无修无证,无苦可灭,无道可成。实相中实无众生、菩萨、佛,一切众生本成佛道。总之,不了义经为方便说,为小乘等经,不见佛性。了义经为究竟真实之说,为大乘经,能见佛性。

因此,宣说世俗谛的经典,应该用世俗谛的道理来判别,例如教导取舍因果,行善去恶等道理,我们都应该依教奉行。而从证悟究竟实相而言,必须依止胜义谛,不依世俗谛。但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切实先依不了义来趣入实相,才能通过了义而证得实相。所以说佛法修行,也是一个转“依”为“不依”的过程。

 

点我:

相关文章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静波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应该说在佛光寺举办的第三届佛教常识培训班是非常殊胜的一件佛事.那么在这样一个培训班中作为一个法师有一种天然的使...

【善根】什么是善根?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什么是善根?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即善法的根,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善根就是埋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它具备增长广大的潜力,就好比植物的根一样。人的内心有善法的根,就能慢慢积累起种种功德。反过来讲,恶法...

索达吉堪布:如何行持《普贤行愿品》中的无上供养

索达吉堪布:如何行持《普贤行愿品》中的无上供养

所谓无上供养,即超越有上供养的供养,其实这就是法供养。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的胜解心深信法界中的每一个微尘中都有...

光明禅师:诵经持咒如何才能得力,关于打坐的目的

光明禅师:诵经持咒如何才能得力,关于打坐的目的

弟子:我昨快诵一经十一分钟,连续两遍诵时自己发声越来越小,平时保持一刻钟是出声越诵越响亮,就感觉菩萨在跟前,而昨没感觉呢?心里像有障碍,快诵请不来菩萨。师:菩萨不...

印光大师:世人求美好姻缘的方法

印光大师:世人求美好姻缘的方法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

【小乘】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与大乘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与大乘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佛教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佛教解释)  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众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系列。即《长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