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

我们要明白修持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自性佛果,自己成为自己的依怙,进而引领众生证得佛果。

所以,我们要期许自己,下决心从最初就依此修行,直到证得菩提之前,永远不要退转。

佛法是智信,而非迷信。所以,佛法的一切善巧方便,终归都是能让众生在解脱之道上,越走越顺畅。

那么,如何能把道路走的清晰,就是需要我们带着正知正见的去认知,佛法修行当中的种种善巧和方便。也能正确理解,“以指指月,指非是月”的意义。

修证佛法也是一个“转依”的过程。一开始众生皆是依“人、语、识、不了义经”趣入佛门,其后转依“法、义、智、了义经”而趋入修证实相。

四依四不依,语出《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亦见于龙树菩萨所造《大智度论》。于释迦摩尼佛欲示现入涅槃時,告诸比丘:“从今日应依四法”。佛弟子从今以后当依此四法修学,依此四法辨明佛门善知识,依此四法鉴别正邪作狮子吼,依此四法乃能正修菩提道与解脫道,亦依此四法鉴別佛陀正法经论。

《大智度论》云: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

「依义」者,义中无争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別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

「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

那么对于最后这一点,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又作何理解呢?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符合胜义、世俗二谛的道理,即是了义;不符合二谛道理的,就称为不了义。

法界实相没有佛与众生之分,没有轮涅之别,这就是究竟胜义。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世俗规律都不存在,但就世俗谛来说,世间万法仍然有其道理。例如,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如梦如幻的因果规律,善恶善报,必须脱离轮回,证得佛果。因此,只要符合二谛的道理,都是我们应该依教奉行的教法。

(2)符合究竟胜义实相,称为了义;不符合究竟实相的善巧说法,属于不了义。这是从最究竟的实相角度来说的。

例如,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对于根器还没有成熟的众生,暂时承认有“我”的存在,这是不了义法:而在二转法轮宣讲的空性,以及三转法轮的光明如来藏,是了义法。不了义法的目的,是根据众生的根器,暂时给予适合的教法,再慢慢引导至更高的见解。

亦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 ……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意思是:所谓“义”者即为佛法第一义空,佛法第一义空为实相。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等皆是在幻中说,皆是梦中事,解脱的是幻中苦、梦中苦。若得真实智慧则一切无修无证,无苦可灭,无道可成。实相中实无众生、菩萨、佛,一切众生本成佛道。总之,不了义经为方便说,为小乘等经,不见佛性。了义经为究竟真实之说,为大乘经,能见佛性。

因此,宣说世俗谛的经典,应该用世俗谛的道理来判别,例如教导取舍因果,行善去恶等道理,我们都应该依教奉行。而从证悟究竟实相而言,必须依止胜义谛,不依世俗谛。但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切实先依不了义来趣入实相,才能通过了义而证得实相。所以说佛法修行,也是一个转“依”为“不依”的过程。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由衰转盛的秘诀,在于这4个字,悟懂受用&#

人生由衰转盛的秘诀,在于这4个字,悟懂受用&#

释星云俗名李国深,发好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12岁就出家,是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对于人生的很多事情看得都非常透彻,今天我们来说说星云大师的智慧绝学...

现代因果实录:改造命运的方法

现代因果实录:改造命运的方法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明朝进士袁了凡先生就将其亲身的实践经历写成《了凡四训》,激励了无数后人用佛教正确...

净空法师:助念时要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最亲的

净空法师:助念时要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最亲的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

传喜法师: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传喜法师: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我们自己是佛教徒,要自我了知,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这你心里面就暖洋洋的。请问刚才在雪地里站着等师父心里有没有暖洋洋的?(众答:有)。现在...

星云大师:禅语选集

星云大师:禅语选集

【星云大师】----1、“忍”能生福;2、“忠”能生禄; 3、“乐”能生寿; 4、“动”能生身; 5、“学”能生识; 6、...

三皈依背后的深意,不看不会懂

三皈依背后的深意,不看不会懂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