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放下欲望,头脑就清醒,就能觉悟过来

◎诸佛如来为我们讲经说法,无非都是说出诸法空相,这种的说法,我们了解一切法的真相,就自然能把外缘放下,只要把外缘放下,我们自心就起作用,为什么?自心里头障碍没有了。

◎法性讲得大,法性里包括佛性,佛性能证法性。法性是自证分。佛性是证自证分。我们精神现象是见分。物质现相是相分。阿赖耶的四分,这把阿赖耶讲圆满了。

◎相续之空,跟不断之无,是一个意思,或者是相续之有,有是假有,这三句话,是同一个意思。

◎忍字头上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气,过后方知忍为高。

◎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不但不染,而且如如不动。

◎法身菩萨一定是看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统统是佛,有情众生是佛,无情的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皆是佛,为什么,心是佛,这是心现的,心所现的这些物,没有离开心,心跟物融合成一体。

◎对冤家要想办法超度他,帮助他,超度这个意念不忘,一生中修学点点滴滴功德,都回向给他们,自己的冤亲债主统统化解了,那就叫大功德,利他才是真的自利,自利才是真正害自己,这个道理要参透。

◎遇事缓一缓,说话停一停,很多东西便会清晰。

◎莫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高明的老师,决不要求别人。

◎钱财非常宝,宜应速为施,如库藏被烧,已出者为珍。

◎一定要讲解,他它讲透彻,讲明白,这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迷信。

◎忍辱波罗蜜是忏除业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你不能够忍,你的业障永远不能忏除。

◎积功累德靠什么?靠布施。但是这功德能够保持,靠忍辱。如果不忍辱,积再多的功德都会流失。功德是戒定慧。一发脾气是什么,生烦恼,不是智慧,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那你没有忍耐,你清净心从哪来?念念别想自己,念念利益众生。

◎念佛是善中之善,一切功德的核心,这个能量太大,什么样的灾难都能化解,你要用真诚心去念,不能有一丝毫怀疑,真诚恭敬心去念,清净慈悲心去念,确实能产生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个能量帮助你解决问题,化解灾难。

◎人放下欲望,头脑就清醒,就能觉悟过来。

◎中国传统的学术,大乘佛法没有别的,把自己找回来,这是它教学真正的目的。

◎他对付我,譬如毁谤我,我听到了,反省自己有没有这过失?如果有,谢谢他提醒,我改过自新,如果没有,他误会了,他听了别人的闲话产生误会了,那就消我过去世的业障,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所以一定要感恩心,决定不可以报复。

◎中国祖宗讲隐恶扬善,一个意思,别人有过失,别批评,批评是你自己造业,你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你的心不善,你在口里说出,你口不善,这错误的。

◎真正做功夫的人,修学的人,他的乐处是什么?他的乐处是明了,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了,我们讲得很现实的,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相处,每个人前因后果全懂,全明白,你怎么会有差错,社会的和谐安定,世界太平,这个多美好。

◎不是为自己,两个目的,为苦难众生,为正法久住。

◎你不必到任何地方找,为什么,一切法的本体,就是自性。

◎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教学,我们称他为老师,决定正确的,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佛陀教育创始的老师,他是这个身份,他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及,今天把他贬成迷信,贬成宗教,这个罪多重,这是什么,救你的人,你怎么用这种心态看他,他能救社会,真能解决问题。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大家读这一句供养诸佛,千万不要错会了

净空法师:大家读这一句供养诸佛,千万不要错会了

      供养诸佛,佛是人天师,我们要对他尊敬,要供养他。为什么要供养他?如果不供养佛,佛就不会住世了。讲到供养,有财供养,有法...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

超然法师:随缘,还是随习气

超然法师:随缘,还是随习气

《随缘,还是随习气》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 “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 “随缘啊!”—...

传喜法师:《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

传喜法师:《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意传喜法师开示于东方山(11.4.26)广严城说《药师经》 我们大家非常整齐地在这个殊胜的道场,我们佛法说,殊胜的因缘就会产生殊胜的...

堕胎婴儿在中阴界里的凄苦景象

堕胎婴儿在中阴界里的凄苦景象

  这是现代中国女性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一般那个人都是找各种理由去拒绝一个生命的降生,并且轻率的放弃自己的孩子,几乎99.9%的人不知道自己正在犯一个重...

信愿法师:天亲菩萨《净土论》之回向门1

信愿法师:天亲菩萨《净土论》之回向门1

【往生礼赞】天亲菩萨《净土论》之回向门1最后来看第五门叫做回向门,「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圣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