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骂人果报很严重,你一定要记住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你对他起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毁灭一百个大劫的功德。

所以我们修行就很难,想成就很困难,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2、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

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

3、让父母发嗔者,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不顺,资财匮乏,心情抑郁,人缘差。

报恩品说:“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4、和气生财, 恶口者得贫穷现世报

还有“和气生财”的道理,人一旦生气了,就把财赶走了。而且生一分钟的气,会得到三天的病;生一天的气,那要得到四十天的病。所以生气好不好啊?

5、网络上骂陌生人,骂一次削禄

恶语向所尊为十过,向平交为四过,向卑幼为一过,向圣人为百过,向贤人君子为十过。即:骂父母长辈是10过, 骂普通人是4过,骂晚辈是1过,骂圣人是100过,骂君子是10过。

6、一把怒火烧尽一切福禄

有个居士,精进持戒修行几十年, 女儿却得了癌症, 一家人终日以泪洗面。他很不理解, 就去问师父为什么会这样, 师父告诉他: 因为你脾气大,常常说话割伤别人的心, 佛菩萨的神通再大也敌不过你的业力。

阿难问佛陀: 为什么有的人学了佛就得到了富贵,还拥有了和谐的伴侣, 有的人学了佛还是衰耗呢?佛陀说, 你即使念经求佛还是衰耗,其中一条原因就是你爱发脾气爱动怒嗔恨爱骂人。

7、讽刺别人就可以吗?

有个女人请佛来她家供养,佛先答应了一个穷人, 就没有答应她。这个女人嫉妒之下,就讽刺那个穷人,结果这个女人后来五百世都贫穷。网络上说话讽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讽刺别人什么,自己五百生都会如此。

8、怨天尤人里也带了嗔念

遇到不顺,逆境,但是不怨天尤人,那么你必定有后福或者子孙兴盛。

9、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出家

宣化上人:出家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求请出家”:菩萨有的时候想要出家,想要出...

一位妇幼保健医生的忏悔报告:尸山血海婴孩泣

一位妇幼保健医生的忏悔报告:尸山血海婴孩泣

一、恶行末学于兰华,从一九八一年起在镇医院工作了十二年,是妇幼保健医生,在妇产科做堕胎的工作,这是份内必须做的。那时堕胎的人数较多,早期堕胎是用人流(刮钳术)。中...

有谁会不计酬劳的去照顾无法自理的病人呢?

有谁会不计酬劳的去照顾无法自理的病人呢?

有谁会不计酬劳的去照顾无法自理的病人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我要找什么呢?  有一段时期对父...

佛子(名词解释)

佛子(名词解释)

佛子(佛教解释)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a^),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夫与子皆长斋...

方海权:为什么热心传播佛法给众生会得到大财富大

方海权:为什么热心传播佛法给众生会得到大财富大

方海权:为什么热心传佛法给众生会得大财富大智慧——摘自《福报的由来》书籍十五、为大家多做一点事,就多得一点福努力不懈以及广做好事,是我们须要有的行门。而我们不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