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他见到这个,见到这个才能把无明破掉

◎【净土法门:他见到这个,见到这个才能把无明破掉】

空间、时间确实都不是真的,都是从我们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空间维次就不存在了。那是什么现象?经上常说「即在当下」,确实过去也在当下,未来也在当下,你全看清楚了。此处是当下,极乐世界也在当下,华藏也在当下,无一处不在当下。

这是什么缘故?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虽然读过,还很不习惯,实际生活上用不上,这你就可以证明,我们的习气有多深,我们的妄念有多重。

菩萨清楚,不但菩萨,阿罗汉他已经得受用,他超越六道了,真正是所谓活在当下,这才是事实真相。

当下就是起心动念,一念一法界,这一个法界是圆满的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法界,不是一佛土的十法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一法界,真的一点都不错。一法界叫一真法界,一法界也叫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活在当下那一念,那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面的一念。这一念不生不灭,这一念不可得,这一念,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我们迷了,迷了,这一念看不到;这一念看不到,就是实报庄严土看不到了。什么叫实报庄严土?看到这一念的人就见到实报土,就入实报土,这是法身菩萨。

我们迷了这一念,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念的存在,我们看到是什么?这一念的相续相,相续相累积构成一个画面,就像电影影片累积构成一个画面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

银幕上那个一念我们没有看到,实际上银幕上那个一念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叠在一起。佛告诉我们这个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知道!

你就晓得我们所看的这个境界,就是这个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这个相是个动的相,不是静止的。你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现在我们讲振动,频率的振动。这是一真法界,迷了之后,这一真法界随著我们念头在变,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把它变成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变的,这些人觉悟了,但不是大彻大悟,他没见性。

见性就是见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见到这个,那叫见性。见到最初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他见到这个,见到这个才能把无明破掉。

就是什么?放下了,这叫见性成佛,我们叫法身菩萨,在《华严经》称为圆教初住,刚刚见到。往后二住、三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不断向上提升。大乘修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是回归自性、回归大自然(自性就是大自然),回归常寂光,所以遍法界虚空界统统见到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免患:28.湖鱼解难饶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8.湖鱼解难饶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8.湖...

贫女一灯

贫女一灯

  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总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去向他求法,带了衣食等物品去供养。  舍卫城里有一个贫穷的孤女难陀,也常常去听闻佛陀说法,眼看国王大臣等富有的弟子不断以名贵的东西供养佛陀,而自...

济群法师: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济群法师: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南巡杭州。一日从会稽山朝大禹陵后返还,御舟经过嘉禾城一桥时,只见一老妪,头插一朵红花,独自轻驾小舟,径直来到御舟前,神态自若,毫无避让之意。康熙皇帝便问:“是何船...

棉线供养

棉线供养

  佛陀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一位织布师,名叫须摩,家中非常贫穷,没有任何财产,只有靠替人织布,赚取微薄的工资过活。  有一天,他想:「我因为前世没有布施,所以至今才会这么贫穷,如果现在...

净空法师法语:一定要学随缘不攀缘

净空法师法语:一定要学随缘不攀缘

1、万缘放下,一定要学随缘不攀缘。有这个缘来了,看看对自己念佛不产生妨碍,对大众有利益,这事情可以做;如果对念佛产生妨碍,这事情不能做,我是以念佛为第一大事,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