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修行第一关就是看你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佛就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一只手的花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另一只手上的花也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时候,外道感到很茫然:“我两手里的花都放下了,还放下个什么呢?”就这样他反问佛陀。佛陀继续说:“你放下。”就在佛陀再一次强调放下的时候,这位外道突然获得了觉悟。

这个公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我们要学道,要开悟,不仅要把外在的东西放下,最主要的是要把我们内心的各种恶知恶见统统放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契入佛法的可能,才有开悟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这些环境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的修行,我们的学习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这是必然的道理。但是对于所有这些条件,我们既要利用它,却又不可执着它。这种不可执着、不可死死抓住不放,就叫做放下。我们在一定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既有的条件,合理合法地适度地利用各种有利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顺于因果、合乎因缘的生活需要。否则,离开了客观条件,超过了一定的度,只强调主观需要,那么这就是不顺因果、不合因缘了。不适度、不合因缘、不顺因果的生活,就是一种迷惑的生活,就是一种贪执的生活,它不是修行人所需要的那种清净的生活。所以,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我们现在是在打禅七,我想,不管是柏林寺的,还是外来的,我们只要进入这个禅堂,那么,应该说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已经放下了。因为你不放下,就进不了这个禅堂。家事放下了,工作放下了,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妻儿放下了,父母也留在家里,只身来到柏林寺,过三个礼拜的清净生活,这从形式上来讲是放下了。这种放下虽然是形式,却仍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没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这种形式上的放下,也是不可能的。是以什么思想做基础呢?就是我们求道的心,为法的心,求悟的心。

但同时我要告诉各位,仅仅放下这些外在的东西,那还远远不够。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检查一下:一坐下来,你想的是什么?真正能够提得起功夫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提不起正念,静不下心来,识浪滔天,业风卷地。心中如同开水一般,翻滚起伏,喧嚣动荡,想东想西的。想什么呢?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或者说,我原来是学什么法门的,到这里来却参什么无字!原来的功夫放不下。或者说,我是练气功的,到佛门里来,原是想借这个环境来提高自己的气功层次,结果这里讲的与自己练的不是一码事。放不下!或者虽然人来了,但家里的种种事务却还在心里缠绵不已。放不下!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形式上放下了,内心深处却依然放不下。

放不下,说明我们的心里头还是满满的,还不能空,还不能清净。不能空,就没法再装其它的东西。所以说,放下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把我们昨天的东西,把我们前一念的东西,一起都空掉,连空都空掉,连放下都放下,能够这样,我想,要契入佛法,要契入悟境,就不难做到了。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法语:再痛苦都不能自杀

净空法师法语:再痛苦都不能自杀

1 04年6月,我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讲经,我刚刚进去,有个同修告诉我,他的弟弟就在我们对面跳楼自杀。2 有人告诉我,跳楼这个事件,那个地方已经发生二、三次了。3...

悟显法师:两种为钱烦恼的人

悟显法师:两种为钱烦恼的人

这个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为了「钱」在苦恼,那么为钱苦恼的,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有钱的,一种是没钱的。没有的呢,想要有更多;有的呢,他怕人家来抢,他也想更多。所...

德森法师:精印历朝名畫观音宝相回向文

德森法师:精印历朝名畫观音宝相回向文

精印历朝名畫观音宝相回向文(一九三九年新春)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羣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观世音菩萨,本过去久远劫前,早成佛道之正法明...

施食原来这么殊胜,为你获取五大功德,福报来的太

施食原来这么殊胜,为你获取五大功德,福报来的太

施食是佛法中的佛事,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放蒙山。施食一般是布施食物给饿鬼道、畜生道众生,坠入饿鬼道的都是生前贪欲重的人,饿鬼道的众生,皮包廋骨、喉细如针,肚大如球,...

【顶礼】是什么意思?标准动作是什么?

【顶礼】是什么意思?标准动作是什么?

顶礼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顶礼是佛家最虔敬的礼拜仪式,即五体投地,以顶额触地(或尊者之足),翻双掌(表示承尊者之足)。通常是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

宏圆法师:金刚般若使我们更加深信弥陀的临终接引

宏圆法师:金刚般若使我们更加深信弥陀的临终接引

  《金刚解义》中说:“如来二字之义,而示以真佛无相也,盖真如法身,本无去来,其来也,心净见佛,非是佛来,其去也,心垢不见,亦非佛去,譬如水清月现,月本非来,水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