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修行第一关就是看你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佛就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一只手的花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另一只手上的花也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时候,外道感到很茫然:“我两手里的花都放下了,还放下个什么呢?”就这样他反问佛陀。佛陀继续说:“你放下。”就在佛陀再一次强调放下的时候,这位外道突然获得了觉悟。

这个公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我们要学道,要开悟,不仅要把外在的东西放下,最主要的是要把我们内心的各种恶知恶见统统放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契入佛法的可能,才有开悟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这些环境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的修行,我们的学习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这是必然的道理。但是对于所有这些条件,我们既要利用它,却又不可执着它。这种不可执着、不可死死抓住不放,就叫做放下。我们在一定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既有的条件,合理合法地适度地利用各种有利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顺于因果、合乎因缘的生活需要。否则,离开了客观条件,超过了一定的度,只强调主观需要,那么这就是不顺因果、不合因缘了。不适度、不合因缘、不顺因果的生活,就是一种迷惑的生活,就是一种贪执的生活,它不是修行人所需要的那种清净的生活。所以,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我们现在是在打禅七,我想,不管是柏林寺的,还是外来的,我们只要进入这个禅堂,那么,应该说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已经放下了。因为你不放下,就进不了这个禅堂。家事放下了,工作放下了,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妻儿放下了,父母也留在家里,只身来到柏林寺,过三个礼拜的清净生活,这从形式上来讲是放下了。这种放下虽然是形式,却仍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没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这种形式上的放下,也是不可能的。是以什么思想做基础呢?就是我们求道的心,为法的心,求悟的心。

但同时我要告诉各位,仅仅放下这些外在的东西,那还远远不够。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检查一下:一坐下来,你想的是什么?真正能够提得起功夫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提不起正念,静不下心来,识浪滔天,业风卷地。心中如同开水一般,翻滚起伏,喧嚣动荡,想东想西的。想什么呢?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或者说,我原来是学什么法门的,到这里来却参什么无字!原来的功夫放不下。或者说,我是练气功的,到佛门里来,原是想借这个环境来提高自己的气功层次,结果这里讲的与自己练的不是一码事。放不下!或者虽然人来了,但家里的种种事务却还在心里缠绵不已。放不下!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形式上放下了,内心深处却依然放不下。

放不下,说明我们的心里头还是满满的,还不能空,还不能清净。不能空,就没法再装其它的东西。所以说,放下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把我们昨天的东西,把我们前一念的东西,一起都空掉,连空都空掉,连放下都放下,能够这样,我想,要契入佛法,要契入悟境,就不难做到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镇牛牧村7组。祖父育有7个子女,3男4女,父亲排行老二。父亲传承了爷爷的手艺,以杀猪为生...

呷绒多吉上师:学了佛就要穿的破破烂烂,家里脏脏

呷绒多吉上师:学了佛就要穿的破破烂烂,家里脏脏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75)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自亦束缚轮回故,世间天力能救谁,是...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自序 一九七五年春,我在东京立正大学通过的博士论文,题为「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实则明末佛教的范围很广,那是宋以后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大有为的阶段,我的主题研究...

这次第,怎一个“悔”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悔”字了得?

已近四月,乍暖还寒季节,最难将息。尤其是现在赋闲在家,更是一日愁似一日,忆起前尘往事,更是让人头晕。这次第,怎一个悔字了得?多年前,我在某市一民办高校读书,误交损...

王雷泉教授: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

王雷泉教授: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

王雷泉: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  [编者按]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会表示疑义。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此话说不好,也实在太敏感。1...

护送母亲往生西方记

护送母亲往生西方记

母亲武世芳中阴往生记我母亲武世芳生于1930年,往生于2012年,享年81岁。母亲是九口之家的家庭主妇,一生饱尝艰辛,忍辱负重,慈怀温暖,付出全部的爱和无尽的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