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谈心理疾病、附体纠缠的因果

在世间,有些人身体还算健康,但心灵却很痛苦。按大乘教言来讲,此时要么将之转为修行的顺缘,要么将之转为道用。本颂云:在即生中,当自己的心出现各种各样的苦楚时,要想一定是前世扰乱他人心相续的恶业利刃轮到了自己头上,现在自己应该取代、承受一切众生的苦厄。 

比如附体,这是一件非常让人心灵痛苦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能附的精灵、鬼神等与此人有业缘关系,所以一直以饿鬼、厉鬼等方式缠着他,始终不愿离开。这样的事,除了在佛教经论中有记载之外,在现实生活中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汉地。刚开始,我也怀疑个别人是不是在说妄语,但对他们加持、念经时,自己身心也有一些特别的反应。不过对附体的人来讲,忏悔很重要,因为这比较容易消除与鬼神等之间的恶缘。若只是讲道理,效果就不一定那么明显。

现在社会,有忧郁症、自闭症、恐慌症等诸多心理疾病,包括修行人,也有个别有这样的病。与身病相比,心病更加多,但到目前为止,心理医院却很少。不过除了宗教人士以外,即或是心理医生和心理专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所以,病人在就医时,也经常感受他们发泄自己情绪的痛苦。

我认为,在心里感受极大的恐慌和痛苦时,一定要了知,这是前世扰乱别人内心的果报,比如:让他人痛苦,让他人不开心等。《诸法集要经》亦云:“若人造众恶,则受诸楚毒(指苦楚),不作则不受,无因亦无报。”而且,还要观想代受一切众生的苦厄,并猛厉忏悔。若平时多忏悔,身心的痛苦就会减轻、消除。实在说,心病比身病更加难治。若是身病,可以输液、吃中药等方式治疗;而心病,若自己不肯服用佛法的甘露妙药,即使找了很多医生、专家、上师也无济于事。所以一定要闻思修行。

有些修行人有吃有穿,样样具足,但不知是前世业力现前,还是今世修行太差,天天愁眉苦脸,经常无缘无故地哭,心里特别痛苦。而在旁人看来,为了这样的小事根本没有必要伤心落泪。比如:看到前方有一块石头,就认为石头在欺负自己,于是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与他人说话,别人根本没有得罪他,而他也开始伤心,甚至好几天都处于特别忧愁的状态。

虽然自己修行并不是特别好,但也看过很多好修行人,在十多二十年中,他们一直很自在,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痛苦,脸上始终堆满微笑和慈祥。作为修行人,就应该如此。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甚至胆战心惊。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对所有人皆应宽容、包容,始终要以慈悲心来拥抱世界。在出现痛苦时,要归为前世业力,不应怨天尤人。而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做得特别差。

 

点我:

相关文章

求姻缘者,先断淫欲和财欲

求姻缘者,先断淫欲和财欲

在佛门中,有句话说的很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有偏差,很多人以交易的心态,供养一些金钱物质给佛菩萨,就以为必有感应,但是他们这些人回到生...

净空法师:这十首偈,我们要常常读、常常看,时刻

净空法师:这十首偈,我们要常常读、常常看,时刻

录雪公佛七开示偈颂如下:一、应知散乱念弥陀,空费工夫难解脱,人生寿命呼吸间,一失机缘苦万劫。二、六字以外皆非一,难与弥陀感应时,圣量是佛亲口说,愿汝快刀斩乱丝。三...

大安法师: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大安法师: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不能以“恭敬心”去布施,不能以“欢喜心”布施……布施的发心很重要——心态。或者“贡高自大”而布施(这就是布...

沉迷手淫的人,生活和事业必定一败涂地

沉迷手淫的人,生活和事业必定一败涂地

一、沉迷邪淫我一事无成:本人沉迷手淫多年之久,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父母省吃兼用供我读书,却不知我沉迷于手淫,一眨眼就是十多年,身体哪受得了,早就被自己掏空。现在...

生命的贵族

生命的贵族

守心转境。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自暑期以来,除了近两月回校上课匆忙往返家校之间,我已是深居简出,万不得已我才骑电动车外出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放学、放假...

卧榻之侧安睡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卧榻之侧安睡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中有一句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想想,我们一生之中,都是什么人鼾睡于我们的卧榻之侧?有两种人最久:一种是亲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