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开光是什么意思?

菩萨,诸位要知道,菩萨不是神,这点诸位同修一定要搞清楚。今天下午还有个同修送来一个蟾蜍,蟾蜍诸位懂吧!口里面含著铜钱的,不晓得是哪个神教里面的,他拿来要我给他开光。我说我们佛门里面开光,只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可以开光,我说这个东西我不懂,这不是我们佛教的,我也不会开光。他一定要我给他开光,好像开了光就灵了,不开光不灵。大概蟾蜍口里头含的钱,恐怕是开了光拜它会发财。我给它开了光它就灵了,我不给它开光它就不灵,你们想想看你拜那个东西干什么,拜我就好了!我灵!我不给它开光它就不灵,你何必拜它?这是误会,很大的误会。

在此地我顺便给诸位同修做个简单的报告,这个误会的确很深。佛弟子家里面供养佛像,这个佛像要开光。开光是什么意思?是要请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这个人,出家的法师可以,在家的居士也可以,开光不分在家、出家,他是要真正懂得佛法,这一点重要。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供养这尊佛像是什么意义?供养这尊佛像有什么好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态度来供养这尊佛像?把这个说清楚,这叫做开光。不是说拿著一面镜子照一照,拿个笔去描一描,那都是俗话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不是那个意思。

譬如说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最多了,应当把供养观世音菩萨真正的意义说明白。观音菩萨有三部经,经典里面最重要的意思,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什么?他代表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的大慈大悲的德行。我们供养这个菩萨,每天早晚给他烧一炷香,跟他见一次面。早晨跟他见一次面,提醒我自己,我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要慈悲,要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晚上再烧一炷香,去反省一下,想想我今天跟别人往来有没有慈悲?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这尊佛像开启我们自性慈悲的光明,开光是这个意思。否则的话,你这个佛像供没意义,他不是神明,用这个佛像常常提醒自己。

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的意思。所以念这句佛号,看到这尊佛像,想到我们自己心清不清净?对待人慈不慈悲?能不能够推己及人,视人如己?看别人就跟看自己一样,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意义。由此可知,佛门里面佛的像很多,菩萨的像很多,统统代表真如本性里面的智慧德能。我们见到这些形像,听到这些名词,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自性里面的德能,就开化显示,透出来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所以,佛教里头没有迷信,诸位要把这些佛菩萨当神明去供奉,他会保佑你,那你就错了,没有这回事情。你明了这个意思,他时时刻刻提醒你,这就是保佑你。一个人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这种人在这个世间上决定遇不到灾难,遇难成祥。为什么?他心地慈悲,慈悲能够化解一切冤仇,化解一切灾难。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加持我们,就是他把这个理、事给我们讲清楚,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所遵循,不离开正道。正道就是与实际理体相应的道路,这叫正道。

所以你认清佛法,佛法实在讲在世出世间再完美不过,找不到比佛法更完美的。特别在这部经,这部经因为它分量不多,无论是在理论上、事相上,可以说讲得非常的圆满。所以,这个经里头讲这三种真实,『纯一真实也』。

无量寿经玄义 (第二集)1989/11新加坡档名:02-04-02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8203

人生: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8203

1 生活总是要遭遇那些逆境,甚至是那些内心煎熬的震撼,人生旅途中常常重重困难,那些矛盾的冲突,那些悲观的脆弱,这一切都会让生命之旅更充实,生活,复杂的事情单些,单...

杨曾文教授: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

杨曾文教授: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9)  杨曾文 1980 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

法闻法师:正知见是生命提升的关键

法闻法师:正知见是生命提升的关键

正知见是生命提升的关键 我们都很熟悉的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这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祖为我们人间带来了正确...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若是亲近其中的一位,另一位就生气了,决断不下,便在两位妻子中间直端端地仰卧着。正值天下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落在他的眼中。因先有约定的缘故,不敢起身躲...

具足善因善缘,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具足善因善缘,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