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教你遇到事情不生气的方法

星云大师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

过去有一个总经理,老是发脾气,自己也知道脾气不好,后来为了改脾气,制作了一块木牌子挂在身上,上面写着「戒瞋怒」。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部属私下在谈论他:「我们总经理什么都好,可惜就是脾气不好。」他一听,忍耐不住,随手拿起了身上的牌子,就往那个干部头上砸去,边砸边说:「你胡说!我脾气已经在改了,怎么还要说我的脾气不好呢?」

虽然口说改、改,但是修行的功力不够,境界一来,又被迷惑了。所以,禅宗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说,我们遭遇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种境界时,都能不为所动,都能如如不动。

有时候,在生活里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

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偈云:「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参禅修道的人,永远活在当下,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过去了,心里面也不必再留有痕迹。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一些人,三个月前被人骂过,三个月后,他还是耿耿于怀;十年前受过人家的欺负、侮辱、伤害,十年后他还是铭记在心。这样的人生,负担也实在是太重了。因此,「耳根是空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舍」。参禅悟道首先要学不动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着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博士,平生喜爱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时,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拼命的挣扎。但是愈挣扎,愈是往下沉,眼看着即将遭到灭顶。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开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一个哲学家,死也要死得洒脱一点啊!」

如此一想,心情轻松许多,四肢也自然放轻松,结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还。所以,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

修行不但要能不为外境动心,同时更要不时的返观自照。有一则故事说:有一只乌鸦,从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途中遇到喜鹊,喜鹊问它:「乌鸦!你为什么要飞到另外的地方去呢?」

乌鸦回答说:「那个地方的人很讨厌,他们都常常批评我、诽谤我,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我不要在这里了,我要换一个地方。」

喜鹊听了就说:「乌鸦!你不必飞到另外的地方去,你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吧!如果你的声音不改,即使你飞到天涯海角,天下的人都不会喜欢你的。」

所以,我们不要怨恨别人待我们不好,也不要怨恨环境如何恶劣,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能够处理环境,改变环境,不要自己在环境里迷失了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呢?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今天遇到任何烦恼生气的事,到了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今天有人对不起你,对你不好,明天就把它忘记,修行人不要有「隔宿之恨」。

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在生活里,自己的心头纵有一些伤心事,不要再把自己的忧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

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印光大师在他的房间到处张贴「死」字,观「死」就是警惕自己,生死当前,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所以,一个死字,我们记在心上,就会离欲。

有一位昙照禅师,平日向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啊!快乐啊!人生好快乐啊!」有一天,他生病了,辗转病塌时,却不停地喊:「痛苦呀!痛苦呀!人生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就问:「当初你天天快乐、快乐,现在有病了,怎么就痛苦啊!痛苦啊!怎么自己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禁不住了呢?」

昙照禅师回答:「住持和尚!请问你,我喊快乐对呢?还是喊痛苦对呢?」

一般人把痛苦和快乐分开来讲,生是一回事,死是一回事,所以生可喜,死可悲。昙照禅师不是真的嗟病叹死,不是真痛苦,他只是提供自己人生的观照,直下承担,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般样,面临生老病死,禅师们永远有洒脱的声音。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人通身害病,医生要替他治疗,要不要给他医治呢?」

本寂禅师说:「不要,不给他看病。」

「唉哟!禅师!你怎么这么不慈悲呢?怎么不让他去看病呢?」

曹山本寂禅师说:「我要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能够不生不死,生死不动心。所以,我们能够不为荣辱动心,不为得失动心,不为好坏动心,不为是非动心。不动心就能做到「说时似悟,对境也不迷」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传喜法师: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镇江开示2014.04.18 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短片《活着》,虽然我们离开家庭、离开自己温暖的家,来到这里,来到这里听大师的开示、学...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

根据《华严经》所整理的有关财富、健康、相貌的发

根据《华严经》所整理的有关财富、健康、相貌的发

每次念佛后至诚恳切的读一遍下面的发愿文,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愿得一切妙宝、资具,随众生所欲,雨一切财宝,令一切众生满足圣财。...

信愿法师:陕西尚汉胜猝死旷野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陕西尚汉胜猝死旷野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陕西尚汉胜猝死旷野助念得生二○○二年元月五日早八时许,莲友尚春梅的丈夫——陕西兴平国营五一四厂退休职工尚汉胜到农村出诊,行至旷野,骤然猝死。直到中午...

行善积德是目前治癌症的唯一出路

行善积德是目前治癌症的唯一出路

佛说这个时代,叫做见浊。知见很浊,错误。像治病养生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你要碰到真的,就需要福报了。我们现在在营养学上,还是治病上,都犯了对人类的发明过度自信的错...

打坐时我们该如何静坐

打坐时我们该如何静坐

打坐的时候,背要向前倾一点,不要倾太多,有这么一点点就行了。感觉到重量不是落在尾巴骨上,而是落在两条腿上——胯骨上或膝盖上。脊柱是拉直的、微微地向前倾一点点。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