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嗔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嗔心,是由于个人的欲望、贪爱不能得到满足;或是虽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只要能够顺自己的意就不会起嗔心,偏偏世间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于是心中常常有火气,火气就是嗔。像是怨恨、愤怒和仇视,这些都是嗔。

嗔心实在很伤人,只要一生气,身体的细胞就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稳定,以及身体上的疾病。所以,嗔心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

而且,生气也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为用斗争、强权、愤怒等方式处理事情,除了会让人一时之间有点怕你之外,根本无济于事。只有用慈悲心或是智慧来处理,才能真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心量大的人,做事成功的几率通常比较高;而时时动嗔火的人,因为大家都怕他,当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所以,我们要多下工夫修养自己的脾气,才能利人又利己。

那要如何化解嗔心呢?最好的方法是釜底抽薪,也就是确实体认到起嗔心是无用的,只有不嗔,对自己才有好处。因为当不如意的事发生了,再怎么生气都没有用,生气只会变成互相谩骂或是肢体冲突,是损人又不利己。因此,我们应该听听他人的意见,并且体谅对方的苦衷和用心,这样嗔心就会减少了。

有的人动不动就爱生气,明明知道生气不好,他也不想发火,可是习气实在很难改。遇到这种连观念都用不上的时候,我最常教人的方法,就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鼻子呼吸上,心里想着:“我还能够呼吸,实在是太幸运了!”那么,情绪就会慢慢地稳定下来。

面对别人发火生气的时候,忍辱能防止很多不好的事发生。因此,释迦牟尼佛曾说过忍辱的功德比持戒、苦行还大。忍辱不仅是对逆境现前要忍,对顺境也要忍,因为顺境出现时,我们往往会得意忘形,如果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嗔恨心马上就会生起。所以,能时时刻刻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忍的智慧。

很多人误以为忍就是逆来顺受,因此遇到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会说:“好吧!我就好好忍着吧!”其实,忍并不是忍气吞声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冲动,不要马上做出反应。因为只有先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后,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恰到好处的反应,这样才能圆满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忍辱。

嗔心重的人,自我中心也重,总是太在乎自己的意见、得失和面子。其实很多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一点面子问题,就和别人一争长短,甚至拼得你死我活,实在很不值得,也很可惜。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压制别人,是一件值得洋洋得意的事。而要想到:我起嗔心时,对方是不是也同样会起嗔心?如果两人都生气的话,就一定会产生问题。如果是自己起嗔心而对方不起嗔心的话,那受害的只有自己,因为发脾气的人是自己,对方并没有发脾气。即使对方也受害,但相较起来还是占了便宜,所以是自己损失大,而对方的损失小。想通了这一点,下次嗔心又起时,就会先留一个退路给自己,同时也给别人一条路走,这样彼此就能够畅通无阻了。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

层次(感情的质量)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发脾

层次(感情的质量)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发脾

一、层次越低的人,越爱发脾气人发脾气时,智商将被情绪所俘虏,就会变成别人眼中愚蠢的人。《荀子》中曾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高层次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他们只是不...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唉!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不...

慧弘法师:佛教慈善事业能解决青年出家众的顾虑

慧弘法师:佛教慈善事业能解决青年出家众的顾虑

佛教慈善事业能解决青年出家众的顾虑   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佛教会出现许多老年出家人。当今有一部分...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临终之时,外在因色身四大分离,内在因死别牵肠挂肚,致使身心饱受极大痛苦。一般人临终,正念分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人很少,身心痛苦、业障现前、苦...

大安法师: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们念完阿弥陀经都会念三遍往生咒,这个往生咒,它的来历也不寻常了。那么经一般讲是显教,后面附了咒,以咒附在经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