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老师:看完这个,人家骂你,你绝不会再生气

“反忍”,人只要能反省,刚好《朱子治家格言》也有,“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很有道理,你今天跟人家有冲突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定是两个人都动怒了才吵得起来。我师长,人家骂他,他从来不还口,骂几句话他就骂不下去了。还有严重的,人家打他,他就躺在地下给他打,那个人打几下打不下去了。很有道理的。

又有一句成语又把人生智慧告诉我们。所以中国文字、中国的成语、中国的文章那是世界的瑰宝,我们要把它传下来,为民族、为世界。成语里面又说,“一般见识”,有没有?什么叫一般见识?就是人跟人能吵得起来,水平差不多了,半斤八两才吵得起来。所以假如我们有这个观照,你一想,对,我的定力也不够,人家才讲两句我就受不了,自己的功力太差。

你说那有没有可能,一个人统统没错都是另外一个人错,那个人还恶劣的对他,那个完全没错的人好吃亏。那我请教你,你有遇过两个人吵架,两个人冲突,其中一个完全没有错,有没有见过这种情况?我告诉大家,两个人冲突,这么讲不对,一个人一定要找另外一个人的麻烦,另外那个人完全没有错,那个人会变圣人!对啊,我跟大家讲真的。比方西方有一些哲学家,他说他之所以成为哲学家,因为他太太很凶。那他太太那个凶不就成就了他的德行吗?

再来,所以天底没有吃亏的事,人吃亏到了底了,他就变圣人了。我给大家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舜王,他的父母恶劣到要杀他,他的弟弟也要谋害他。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到大舜已经恶劣到极点了,可是舜王没有责怪对方,还说是自己错,最后他成为天子,成为圣人,还感动了他一家,然后庇荫了几千年后的后代。圣德,哪有吃亏!所以舜王给我们人生很大的启示,有没有?尤其舜王的后代,这个德行要承传,还有你们也听了这个故事,也应该承传,不能白听。对啊,所以人生真的没有吃亏的事情。

佛陀的前世,忍辱仙人,歌利王要割他的肉,一刀一刀把它割下来,他没有生气,成就了他的道业,而且还告诉这个暴君,我成就之后第一个度你。所以对方成就了他的忍辱的功夫,真正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学生就是憍陈如,就是当时候那个暴君,说话算话。

好,所以以后人家恶意对你,你就想到,这个人要来成就我了,要来考验我了。是吧?而且你说,他骂我骂得很难听,还羞辱我。假如还有这个念头,就是《了凡四训》没有好好学,《了凡四训》说,“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这个人没有过失而被人家羞辱的话,人欠他,天还他,他的后代子孙会有后福。这个我们看过,我们那一方,有的父母很老实,几乎没讲话,又是很辛苦的农民,有些人就欺负他们,骂他们,傻人、笨人,他们还笑一笑回答,笑一笑都不跟人家吵,结果生了好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父母不识字,孩子很有出息。看到《了凡四训》这句话就懂了,“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所以人家骂你,你怎么会生气?人家骂你,你给他鞠个躬,谢谢你送福报给我,他骂几句就骂不下去了。

所以反忍,一个巴掌拍不响,会有摩擦冲突,还是自己的德行不到位,还是这件事情自己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人一觉得自己有不足,他那个气焰就下来。为什么气焰那么高?硬咬着就是全部都是对方的错,气焰才会那么高。所以人一知道有过失就不好意思了,这是反忍。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拥有真正快乐充实的生命

传喜法师:拥有真正快乐充实的生命

拥有真正快乐充实的生命 修行就是让生命无所着,《金刚经》里说“因无所着而生其心”,《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要进入到这种状态,那你...

曼德拉因牺牲和宽容而伟大

曼德拉因牺牲和宽容而伟大

曼德拉因牺牲和宽容而伟大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一代圣雄。然而也有媒体列出了曼德拉的另一面:曾被列为恐怖分子、左倾、治国无方等等。那么,曼德拉的伟大...

南怀瑾:打坐险些投胎做猪

南怀瑾:打坐险些投胎做猪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有片楠木树,再后面有养猪的地方,是把放生的猪养在那里。有一个和尚专门种菜和照顾猪,猪是一对,一公一母,也生了...

净空法师:什么是“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净空法师:什么是“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佛法当中常说的两句话,「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们又加了两句,加这两句是说明四种不同的境界。「不变随缘」是佛境界,真如随缘是菩萨心,这个菩萨不是别的菩萨,是...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1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1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日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一.悟是什么?二.如何开悟?三.悟后观念四.悟后生活各...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满足。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多过一天。  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种情形以后,特地跑到弟弟的家里,设法度化他,...